萬師傅比我小一屆,是我大學時期的準學弟。他愛英倫搖滾,入校第一年就一舉拿下“十佳歌手”的稱號,并在學校里紅極一時,成為眾多女生追捧的天才吉他歌手。那時,他剛參加了一檔名為《加油,好男兒》的選秀比賽,入圍杭州賽區(qū)三十強,并被選去上海參加全國總決選,在學校里風光無限,無人不知這號人物。
認識他還源自于我的一點兒私心,我覺得能夠認識學校的紅人,自己也能顯得很有面子很了不起。寫這段話的時候,忍不住唾棄自己當年交朋友居然是出于如此虛榮的目的。人的青春記憶里應該都會有一個明星夢吧,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會幻想有一天能站在舞臺正中央,接受眾人的掌聲與歡呼。年輕時,總是鐘情于華麗光鮮的外表,愛出風頭、浮夸,卻依舊樂此不疲地追逐,那是一種叛逆的欲望,是平淡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起初,我以為學校紅人通常會自恃清高、自以為是,結果相處下來發(fā)現(xiàn)他完全是個毫無脾氣、對誰都笑嘻嘻的老好人,朋友們都親切地喊他“好人小夫”。說得矯情點兒是大家都熱愛音樂,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事實上他應該只是敬重我是學姐,加上當時我在文學系還算小有才華,所以我們很快就熟絡了。那段日子我?guī)缀鯖]什么心思念書,不是看演出,就是和一幫學校里唱歌跳舞的活躍分子無所事事瞎玩,后來組了一個“春夏秋冬”的四人組。我當然就是“夏天”,因為名字里有個“夏”;“冬天”是我當時迷戀的對象,為了和他拉近關系我才提議建這個組合,因為他和萬師傅是一個社團的成員,為了認識他,我只能和萬師傅“攀親道故”。幫我傳話遞信送禮物這樣的事情,萬師傅也是沒替我少做的;至于“秋天”的頭銜被閨蜜菁菁摘得,萬師傅就只剩下“春天”可以當了。這些莫名其妙、一廂情愿的小情節(jié),倒成為我大學時期最精彩的部分,嫉妒、愛慕、義氣、熱血……至少證明我曾真真實實地活在那段青春里。
說回到萬師傅。單眼皮,小眼睛,長得很像韓國人,他有著一個極富俄羅斯地域色彩的本名叫萬柯夫,我們常開玩笑叫他“萬柯托洛夫斯基”。幾乎所有聽到他名字的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xiàn)出兩個疑問:“這是你的藝名嗎?你是混血嗎?”
萬師傅是紹興人,高考的時候誤打誤撞考到了杭州。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極賦音樂天份的人,而骨子里對于音樂的熱愛也絕不是出于愛慕虛榮,這一點,在我們認識的整整八年里得以證明。萬師傅對于英文歌有近乎狂熱的酷愛,因此他唱的百分之八十的歌都是英文歌,那屆的校園十佳歌手中他是唯一一個可以把英文歌唱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的人。而事實上,他并沒有受過任何專業(yè)的音樂培訓。
他說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有樂感是在小學五、六年級,當時電視里正在播放動畫片《獅子王》的主題曲,他聽了一遍就能用口琴把整首旋律吹出來。上初中后,開始接觸流行音樂,反復聽的是一盒《一人一首成名曲》的拼盤磁帶,那時候以為這就是全世界,直到高一和外教聊起,才知道美國人根本不買西城男孩的賬。再后來,他去家門口的巷子里買打口碟來聽,十塊錢五張,直到現(xiàn)在,家里還擺放著幾千張無盒面的電影原聲和搖滾打口碟。而真正開始認真地做和音樂有關的事,是高一那會兒接手學校廣播站的音樂節(jié)目,采、編、播都是自己一個人包攬,一邊泡在網吧找歌曲背景資料,一邊在家反復演練,甚至是掐算節(jié)目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這檔節(jié)目成為了當年他們學校最受歡迎的廣播節(jié)目,對他來說那是他兌現(xiàn)音樂夢的第一扇門。或許正是出于對廣播的共同情結,我們才會成為好朋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