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嘆聲氣,到書架邊,先拿了本《中國哲學史大綱》,沒找到。大綱嘛,恐怕太簡單。又挑,《明代思想史》,還是沒找到。拖張小椅子,坐著慢慢找。終于找到了,其實是方才太粗心,無意漏過。原來是王陽明的學生泰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王艮說的話:“百姓日用即是道。”好,就引這句——西蘭花和有機米,靜靜躺在水槽里。綠如春,白如冬。五百多年前的王艮說過,百姓日用即是道。每日相遇的菜和米,就蘊涵了生活之道。
默默濯去花葉和米粒間的輕塵,再用凈水幾度清洗,即可呈做美味佳肴。有多少人能幸運地用壯懷激烈的方式來證明對家人的情感呢?我只在這點滴的勞作中,寄托對家人刻骨銘心的愛,寄托我的滿足和向往。我只要一日三餐,葷素兩菜,夜晚歸巢,相擁而眠。
……
我對這安寧歡喜得要命。這閑適也是驚天動地的。好,完工!陳小蘭高興地哼起了歌。從這首哼到那首,再轉(zhuǎn)到第三首,都是平時在校園廣播和收音機、電視機里東聽一句西聽一句的流行歌曲,不管唱得準不準對不對,此時都是表達內(nèi)心快樂最好的旋律。
不過,文章內(nèi)容和題目似乎不太匹配,明天再修改吧。無論如何,今天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功!
陳小蘭將鋼筆插進筆筒,把書擺回書架,將文稿紙放進抽屜,做完這一切,她滿意地打量著整潔的房間。“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是陳小蘭最喜歡的詩句,她的每一點成績,雖然沒有血雨,但都是花費了力氣、心血和時間得來的。她感到踏實富足。
快五點,林健康就要下課回來,陳小蘭換上圍裙,輕快地干起家務。今天買了一條東海帶魚,眼球飽滿,色澤新鮮。在菜場已經(jīng)請魚販幫忙去除了內(nèi)臟,陳小蘭將帶魚放在水龍頭下,開了小水輕輕沖洗。然后甩干水,擱在砧板上,“啪啪啪”切成八段,魚頭扔進垃圾桶,徹底扔掉一段不愉快的記憶。她拿出盤子,將魚段架在筷子上晾干,以免下鍋時濺出油星。想到金黃鮮嫩的美味,陳小蘭眼前出現(xiàn)了林健康大快朵頤的可愛樣子,嘴角浮起一縷甜蜜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