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時候,人們在各種媒介和網(wǎng)絡上聽到的是批評,老師、學生間互相的指責控訴抱怨。以人們的一般認識,教師是個終生職業(yè),但首先它是個飯碗。很多人三十年宣講同一本教材,重復同一類結(jié)論,專注所謂的知識傳授,下課鈴響轉(zhuǎn)身就走,他完成了兩個課時的活兒。我相信哪個人都有良知,同時,哪個人又都有茍且?,F(xiàn)實正是我們每個人造就的,現(xiàn)狀的令人沮喪是我們?nèi)巳藚⑴c的結(jié)果。我們常常不是困惑太多,而是太過自私太過實用和太過明晰。誰都能判斷對錯,但是放棄了對和錯的評判和應有的堅持,疲憊懈怠容身于現(xiàn)狀,主動地成了它的推動者。一萬種悲哀,這是最悲哀。
六年來的上課,多花費了力氣,有課的幾個月幾乎不再寫別的東西,盡量推掉校外活動,騰時間看更多的作業(yè),聽任何一個愿意說心事的學生的故事,普通的大學老師一般不這么做,太耗神,而這樣做下來得到的內(nèi)心回應常常是,越加感覺一個人的想法和力量太渺小太不切實際,一絲一毫的改變都是妄想,可是,再三投入其中的沖動又不可消滅,只好順應它。比如這幾天,已經(jīng)準備好了兩個新的本子,封面上分別寫了“2011年詩歌課”和“2011年記錄”,準備秋天一開學就推薦給學生的書,已經(jīng)備齊。
在今天,一個自認的好人總不能什么也不做,總不能繼續(xù)束手待亡。哪怕多數(shù)人都在側(cè)目觀望,認為我做的這些全無意義,渺小微弱,甚至是飛蛾撲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勞,也要讓這徒勞發(fā)生。
201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