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紅色的屋檐,潔白色的墻體,“小布達拉宮”突出的藏民族高尚的色彩詮釋了北京西藏中學的特點;綠的草,青的竹,種植在中國版圖形狀的水池周圍,表達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顏色將我們按不同年級區(qū)分開來。
北京的冬天與西藏的不同,不至于凍得讓人的腳都失去知覺,這估計是北京的地下有發(fā)達的暖氣管道的原因,但卻是那種沒有灰塵看不見它從哪里吹來的風會把你骨髓都吹疼。吹了一冬天的風,到了3月份了,它還在意猶未盡地吹著。天漸漸轉暖,可是北京有刮不完的風。就在這樣的一天,我的表叔小文來北京辦事,順便到我們學校來看望我了。表叔帶我去參觀亞運村,參觀北京奧體中心,都是我沒有去過的地方。我還第一次知道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地方——和平里西藏招待所,表叔就住在那里。招待所旁邊,有一個珠峰酒家,上面有藏文題名,這比招待所樓房上的“西藏招待所”五個字,更讓人激動。表叔在北京待了三天,和自己的親人一起走在北京的街上,尤其走在自己曾經和同學一起上街時所經過的地方,我想這一切都是非常珍貴的時刻。表叔可能再也不會到北京來了,我們再次見面時也肯定是時過境遷之后。等表叔回西藏了,我再次經過這些地方,我會想起他,我會想起很多事情的。
表叔來了,實現(xiàn)了我一個愿望,表叔帶我買了一部相機,說是阿爸扎西托他辦的事情。這部相機,成了我的柜中最值錢的東西。
北京的夏天來得特別的快,猶如我剛才還在說北京那吹不完的冬風,就寫到了夏天。1992年的夏天給我們這些來自高原的雛鷹帶來了奇特的體驗。我們是去年9月份到的北京,那時北京的夏天已經遠去;而現(xiàn)在,如同一切內地新鮮的東西與我們初次見面一般,我們和北京的夏天見面了。在我的腦海里春天就是小樹發(fā)芽了草地綠了,秋天就是葉子落了大山黃了,冬天就是棉襖穿上了雪花飄了。那么夏天呢?在我的家鄉(xiāng)夏天是田野一片青綠,小孩子們可以到河邊游泳釣魚,正午熱得讓你流出少有的汗水……北京的夏天會是怎樣呢?我要穿短褲,還要穿短袖衫,我要吃雪糕,我要用涼水洗澡……一個生來就在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原上生活的我對此充滿了無數(shù)的遐想和企盼。
土登那天下午穿著短褲和短袖衫來上課,一雙雙眼睛好奇地注視著土登。我們眼里的北京的夏天就這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