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中立 《父親》背后那些“人”(2)

畫在人心的苦悶上:李宗陶藝術(shù)訪談錄 作者:李宗陶


“夏天的重慶就是個火爐,白天將近40攝氏度,我每天光著脊背穿條短褲在屋里畫。沒有電風(fēng)扇,白天、晚上門和窗戶都開著。晚上就睡在水泥地上,因為睡床實在太熱。楊千那個時候正耍女朋友,他女朋友在窗下一叫,我就罵,暴罵,同學(xué)間那種要好的罵——(女生上來)又得穿衣服,又得耽擱了。你知道一旦上了畫布就收不住了,完全進入狀態(tài)。每天一睜眼就看到它,晚上熄了燈光亮照進來還是看它。吃飯的時候看著畫吃,吃完了把盆子往旁邊一扔又開始畫,整個人都在畫布里邊。那個宿舍好小,畫又大,想看整體效果怎么看呢?我就買了個兒童望遠鏡來……前面三稿不算,正式上畫布畫了小兩個月,沒日沒夜的,真是一氣呵成?!?/p>

“那時候想,要是有一個像樣的工作室多好。所以我上來(當院長)第一年,正是最窮的時候,可我賭咒發(fā)誓要建一批工作室,就去找分管副市長,就建了第一座綜合樓,實在是這個‘病根’太深了?!绷_中立說。

“他畫的《父親》本來是很小的,沒什么感覺,后來變成很大一幅,我就說:‘羅哥兒,你這畫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連參展的資格都沒有,就被槍斃了,因為你畫農(nóng)民畫這么大,畫毛主席才該畫這么大;另一種可能是很震撼,你可能要得大獎。’”唐雯說。其時,羅中立已在小范圍內(nèi)宣布:“我就是要畫得像毛主席像那么大?!?/p>

“那時候毛主席是神壇上的‘人’,我把他轉(zhuǎn)換成像鄧大伯(鄧開選,《父親》原型)這樣一個人,其實是希望藝術(shù)能回到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注生活的軌道上來。

“我那時候想過,如果這張畫要起波瀾,應(yīng)該就是在這一點上。但是后來很多人沒有往這邊想,他們更多的是從中看到我們父輩的形象……”

這是一張可以吸附一串成語的臉:飽經(jīng)滄桑、含辛茹苦、忍辱負重、似曾相識……

重慶人王小丫主持節(jié)目的時候講過一件事,當年她問父親,爺爺長什么樣?父親找來一本雜志,指著上面印的《父親》說:“你爺爺就長這樣。”

這一有趣的“誤讀”或許提示了以下幾點:第一,對于來源于生活的形象,人們自會欣賞;第二,視覺往往先于觀念——在羅中立的構(gòu)思里,“父親”的背后,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人文主義關(guān)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