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權力的增加,希特勒廢除了民主。他擔任了國家元首,并將權力與總理結合,要求士兵對他本人表示忠誠。最重要的是,他違反凡爾賽條約的規(guī)定,重新武裝了國民保衛(wèi)隊,并改為武裝部隊。到1936年,德國已擁有30萬人的正規(guī)軍,海軍也開始建巡洋艦和潛艇。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重新組建了納粹德國空軍。1935年,克虜伯工廠開始大量生產重武器,同年3月,希特勒重新實行強制性兵役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奠定了基礎。現在德國擁有260萬名士兵、3 200輛坦克、4 000架飛機(其中一半為轟炸機)、3艘戰(zhàn)列艦、10艘巡洋艦、57艘潛艇。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并實行征兵制,從而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在1938年12月份的最近一次德軍大本營會議上,謀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總體部署。與會者有希特勒、空軍總司令戈林、海軍總司令雷德爾、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武裝部隊最高統(tǒng)帥部長官凱特爾、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空軍總監(jiān)米爾契等15 人。
主要內容是希特勒宣布作戰(zhàn)目標和計劃。他在講話中強調德國的經濟問題只有在歐洲取得更多的“生存空間”才能解決;在統(tǒng)一德意志民族后,只有流血才能取得新的成功;但這并非主要目標,必須消滅波蘭。擴大在遠東的生存空間,確保糧食供應并解決波羅的海國家的問題;對波戰(zhàn)爭只有當英、法兩國置身局外時才能取得成功,否則最好在進攻西方的同時消滅波蘭。如果蘇聯對德國采取敵對態(tài)度,德、日關系會變得更加密切;力求以突然襲擊開始,爭取盡早結束戰(zhàn)爭,但必須作好應付10~15 年持久戰(zhàn)的準備;保密是成功的決定性前提,不得向意大利和日本透露德國的戰(zhàn)爭意圖。會上無人表示異議,希特勒遂下令武裝部隊最高統(tǒng)帥部成立研究小組制定各項作戰(zhàn)計劃。
德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時間是1939年9月1日,軍隊入侵波蘭。兩天后,進攻英國和法國。
這條石破天驚的消息猶如五雷轟頂,把我們三人徹底嚇傻。可更可怕的消息還在后面,歌麗婭告訴我們,她在她老爸的辦公桌上看到了一份校長的報告,上面寫著詳細的派遣特工計劃,計劃中將分次分批將3 000名在校學員派往捷克、波蘭、奧地利、英國、法國和俄國前線和內陸地區(qū),實施滲透、臥底、煽動暴亂、爆破、刺殺、策反敵方將領和破譯敵對國家軍事密碼等絕密任務,每批500人。我們三人的名字出現在派往波蘭的名單上,派遣時間在1939年1月15日。
這消息對我無異于晴天霹靂,我的頭嗡地一下大了,頓時方寸大亂。我萬萬沒有料到:想進天堂,卻錯進了地獄;想進學校,卻錯進了監(jiān)獄,想尋求真理和學問,卻被卷入了一場侵略戰(zhàn)爭。事情太反諷,太吊詭了,好在龍頭兒和黎大哥上過戰(zhàn)場,見過大世面,他們二人一點兒也不驚慌失措,我們三人緊急磋商了一下,一致同意,我們必須要趕在校方下手之前逃出學校。一旦被迫穿上軍裝,被編入戰(zhàn)時部隊和情報局序列,再想逃出可就難于上青天了。
可逃出去,能行嗎?往哪兒逃?怎么逃?被抓住怎么辦?這些都是問題,我們一時間束手無策,一籌莫展?,F在學校已經開始戒嚴了,蓋世太保進駐了,門崗全換成了黨衛(wèi)軍,平時學員嚴禁外出,請假也不被允許,下午的課和晚自習課全改為學習波蘭語。而且學員之間開始實行互相監(jiān)視制度,一旦發(fā)現反動言論和不軌行為,首先報告的有獎勵。被檢舉的學員將受到嚴厲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