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人都在消費丑男(1)

中國男人書 作者:《新周刊》


文|庫索

長得帥才有資格當(dāng)偶像——如果你依然這么想,那么恭喜:你的審美已經(jīng)被時代淘汰了。眼下在中國最紅的韓國男星,不是來自星星的金秀賢,也不是長腿歐巴李敏鎬,而是剛剛在肯德基“八分青年”廣告中露臉的“丑帥男”金宇彬。所以如果最近一段時間,你發(fā)現(xiàn)身邊的90后妹子將她們朋友圈曬吃的主題紛紛變成了泡菜雞腿堡,不必大驚小怪,她們不是迷上了垃圾食品,她們只是想炫耀搶到了印著金宇彬封面的限量筆記本。

如果和那些被春晚舞臺捧紅的男星相比,金宇彬和張亮還算不上逆天的案例,至少兩人都是模特出身,勉強可以歸類為“氣質(zhì)型”。

2009年,趙本山帶著徒弟小沈陽出演了小品《不差錢》,被評為當(dāng)年央視春晚語言小品類最受歡迎的節(jié)目。隨著網(wǎng)絡(luò)視頻瘋傳,穿著蘇格蘭長裙的小沈陽成了家喻戶曉的大紅人,他的博客僅開通兩天,點擊量便輕松突破百萬。那一年,小沈陽出現(xiàn)在中國電視的六個廣告中,代言費超過兩千萬,在接下來的全國巡演中,他賺了整整三個億。

不難分析小沈陽的走紅,“審丑”本來就是春晚的重要一環(huán)。在小沈陽之前,從趙本山到潘長江,從鞏漢林到郭冬臨,從馮鞏到牛群……這個舞臺上推崇的男人從來都是一個模式:絲毫不注重個人形象,雞賊愛耍小聰明,唯唯諾諾愛貪小便宜,拿身高缺陷和身體殘疾開涮,則成了最常見的套路。

沒有人質(zhì)疑,小沈陽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丑。有評論說:“小丑天生就是為了讓人們捧腹大笑的,所以他是受歡迎的;小丑是對優(yōu)美和高雅的一種異化,所以在他身上看不出內(nèi)涵和品位,也很難賦予文化意味?!倍宿D(zhuǎn)中歷來便有“丑角”的傳統(tǒng)形象,這并非小沈陽的創(chuàng)新,但他確實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局面:作為配角的“丑角”喧賓奪主成了主角,俗賞雅不賞的“審丑”,正在成為一場以怪誕和粗鄙奪人眼球的娛樂狂歡。

我們在小沈陽身上看到的中國男人是這樣的:出門穿蘇格蘭裙、說話拽娘娘腔、走路扭模特兒步,再隨時隨地來一句口頭禪“我不是玩意兒!”標(biāo)簽式的形象從舞臺藝術(shù)蔓延至影視藝術(shù),大眾語境默許著小沈陽式存在感的同時,其實也在默許著中國男人無底線地自我矮化。張藝謀為小沈陽量身打造的《三槍拍案驚奇》,在賀歲檔賣出了兩個億,而《河?xùn)|獅吼》的宣傳造勢中,女主角張柏芝干脆為“丑男”說起了話:“其實他沒那么丑,他有自己的特色,又很幽默,幽默的男人很有魅力?!?/p>

幽默感成了丑男的專屬擋箭牌,所以周立波和郭德綱永遠(yuǎn)不愁沒市場。前者將上海男人的小市民氣質(zhì)徹底演繹成了滑稽小丑形象,后者則孜孜不倦地將于謙砸掛到底:“于謙早起拎著倆垃圾袋奔垃圾堆去了,走到那兒一不留神腿一軟坐垃圾堆里了。旁邊有個老太太說話了:‘長得丑點沒事也別扔了呀!’”在相聲的語境里,丑化一個人的終極方式是丑化他的出身,于是“于謙的爸爸”成了郭德綱的觀眾們最熟悉的陌生人:“懷揣一包方便面,于謙的爸爸能出入各大小區(qū)……”“于謙的爸爸穿衣服講究,早上衣服上的圖案是馬,中午是驢,晚上就是騾子……”為什么于謙的爸爸叫“王老爺子”?因為他是隔壁家的老王啊。

知道現(xiàn)在中國最具市場價值的長壽劇是哪一部嗎?拍了七季共有304集的《鄉(xiāng)村愛情故事》。這部劇最大的看點正是著名的四大丑男:邁著八字鴨子步的結(jié)巴副村長劉能,面部痙攣患者趙四,大小眼還有點跛腳的劉大腦袋,地中海發(fā)型的謝廣坤。一群各有缺陷、丑陋猥瑣的男人,糾結(jié)在生活表面的雞毛蒜皮中,光靠著插科打諢也贏得了無數(shù)觀眾的笑聲。庸俗不堪?丑化中國農(nóng)民形象?看看本山大叔是怎么回答的吧:“你說我庸俗我就庸俗,為啥庸俗還有那些庸俗的人來看呢?”

在這樣一個不愁人為庸俗埋單的時代,丑男可以成為搞笑人才,更可以成為屌絲的勵志榜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