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彩云易散——追憶里的傷痕 1

唐宋詞經(jīng)典 作者:楊雨


仍然是一個發(fā)生在北宋時候的故事,宋哲宗元祐初年。

這一天,蘇軾想要圓一個很久以來的愿望——他想去拜訪他很尊敬的一位前輩詞人??墒?,由于拜訪無名,蘇軾就請他的學生黃庭堅去代為傳達他這個愿望。以蘇軾當時的名望,他想去拜訪誰,那人多半是要受寵若驚、欣喜若狂的。沒想到,那位詞人聽了黃庭堅的傳話以后,只是冷冰冰地回了一句:“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這句話的潛臺詞是:現(xiàn)在朝廷中當權主政的人,多半是我們家原來的門生舊客,連他們我都沒時間見,哪里有空見你這個小輩呢?(陸友《硯北雜志》卷二)

這個時候的蘇軾,論年齡,已經(jīng)年過半百;論地位,早已經(jīng)是名滿天下的文壇盟主、政壇要員。連他想見都見不到的名人,也許我們都會覺得很好奇:這個人難道是朝廷元老、皇親國戚?還是比蘇軾還要厲害的大學者大文人?否則,以蘇軾當時的地位和名氣,誰不是絞盡腦汁爭著想去見他一面,求個簽名什么的呢?可這位詞人架子卻大得很,連鼎鼎大名的蘇軾都吃了他的閉門羹。這個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這個人,就是晏幾道。雖然我說他是蘇軾的“前輩”,其實從年齡上看,他比蘇軾大不了幾歲。蘇軾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晏幾道約生于1030年(一說生于1038年),卒于1106年(一說卒于1110年),可以說是蘇軾的同齡人。但是,從輩分上看,他又確確實實是蘇軾的前輩。因為蘇軾是歐陽修的門生,歐陽修出自晏殊之門,而晏幾道正是晏殊的兒子。這樣算起來,晏殊是蘇軾的師爺爺,晏幾道則是蘇軾的師叔輩。因此,蘇軾對這位年齡相仿的小師叔是比較尊敬的。晏幾道呢,也不妨在大名鼎鼎的蘇軾面前拿出長輩的架勢來。

但,我在這里講這個小故事的目的,并不是要說明晏幾道在蘇軾面前搭架子“倚老賣老”,而只是借這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連蘇軾都不愿意見的人,可想而知,他對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態(tài)度不是敞開心扉,積極融入,而是心門緊閉,拒絕接受。外面的世界無論多精彩,都與他無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