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融水離岸,尋溪而上,原是一口汩汩噴涌的巨大泉眼。水質(zhì)清冽,水底是與外界反差巨大的碧綠色苔草。百般聊賴,又順著泉水回到湖畔,從地圖上我無法準確判斷這就是邦達錯的邊界,但前方一片冰封的灰黃湖面真實可觸。地圖只代表過去,如今的滄海桑田再無人用心記錄。
邦達錯是藏西北無人區(qū)四大錯之一,另外三個是郭扎錯、窩爾巴錯和龍木錯。四錯成十字型,東南西北各守一方。初入羌塘的旅行路線,便是從西方的龍木錯起始,直線至東方的邦達錯。位于南方的窩爾巴錯則是去年之旅的必經(jīng)之路,它也是四大錯之中海拔最高的,五千二百米的高度讓我在湖邊打水漂沒喘過氣來。窩爾巴錯比邦達錯高出兩百米,相距六十公里,由一條飲水河相連,高處的湖向低處的湖緩緩泄水。這條河在地圖上沒有標識,其實,荒原里很多相鄰的大湖都有一條默河相連,彼此融會貫通。從地質(zhì)演變角度來說,這些湖的前身是同一片浩渺碧波,如今各奔東西,獨守荒原一隅。
湖面越發(fā)陰霾,云層之間不再有清晰的邊界,融成一片濃灰色。這讓我警惕,匆匆離開湖畔,剛把車子推至泉眼上方的一塊凹地里,憋了幾天的天空終于呼啦啦飄下雪來。不慌不忙搭好帳篷,附近有如此一口清冽泉水,便再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了。
偶爾,掀開帳篷一角,巡視周遭,近處是逼仄坡地,遠處被白點和不著邊際的濃灰完全占據(jù),荒原并不可見,十分的壓抑,壓抑窒息?;叵脒@五天的旅行,被我忽略不計里程的一百多公里便道,分外真實可怕,原初打算一兩天快速通過的春秋大夢早已破碎不堪。狠狠地拉上帳門,聽著雪花落在頂上,喝著煮沸的泉水,如此幻想著我之后的美好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