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奈保爾:想象的故鄉(xiāng)和作家的童年 10

白堊紀文學備忘錄 作者:張檸


父親的友誼和《家書》

讀《奈保爾家書》的時候,想到許多類似的書籍,比如《曾國藩家書》、《鄭板橋家書》,比如風行一時的《傅雷家書》。中國盛產“家訓”,而不是“家書”。所謂“家書”,不過是距離遙遠的訓言,不能當面訓斥,只好通過寫信的形式來訓斥。李鴻章給兒子寫信,一開始就教訓起來:聽你哥哥說,你讀書不得要領,我真是又急又恨……我現(xiàn)在身體不好,等我身體好了再說。左宗棠給兒子寫信也是罵罵咧咧:你們讀書就是在混日子,身體在桌前,耳朵和眼睛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好像讀書是對付別人的功夫……你們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吧?!陡道准視返那闆r要好一點,因為他有懺悔:“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傅雷家書》,34頁,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他知道自己曾經對孩子的管教太過嚴厲,現(xiàn)在各居一方,不免后悔起來,并且道歉了。這對中國父親來說,實在少見,中國的父親基本上不知道“道歉”是什么,更談不上跟孩子交朋友。傅雷盡量表現(xiàn)出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但從字里行間還是能看到他在兒子面前的威嚴,父子依然不是在平等地位上對話。只不過與古代的父親相比,他的教訓溫和一點,委婉一點。

《奈保爾家書》是奈保爾在牛津大學留學期間與父親、姐姐和家人之間的通信,主要是他跟父親的通信。他們之間除了濃郁的親情和愛(這種東西我們這里也有)之外,重要的是他們能像朋友一樣交流。父親總是不留痕跡地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使他們能像兩個文學愛好者一樣討論文學,像朋友一樣談論生活瑣事和經濟問題。當時的奈保爾只有18歲,剛剛開始準備走上寫作之路。而他的父親已經是《特立尼達衛(wèi)報》的編輯,一位在當?shù)赜幸欢麣獾淖骷?,而?ldquo;英國廣播公司”還經常播放他的短篇小說。什么意思呢?打一個比方——父親已經是一位省級報紙的編輯,或者是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經常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被朗誦。要教訓奈保爾這個剛入大學的學生,這個資歷已經足夠了。但他沒有絲毫教訓的口氣,而是一直在跟兒子交流、對話,并經常鼓勵兒子要保持自信心。是不是自己的名氣不夠大,不能教訓這位名牌大學學生呢?毫無疑問不是這樣。問題不在于父親的社會地位,而在于他的實力。奈保爾的父親對文學十分內行,特別是對初學寫作者會碰到什么難題更是了然于心。

當他擔心兒子懶于動筆的時候就說:“假如一個人只是在自以為說的都是正確的話的時候才動筆,那他就很少動筆。”意思是說,有時候不一定能把你想寫的事情想清楚,甚至很長時間都想不清楚。這時候你必須要動筆,不能長時間不寫。怎么寫呢?他父親有很精辟的見解:“只需要注意好好地把你想說的話原原本本地說出來——不要炫示。有了絕對的、勇敢的誠實,你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你必須做你自己,必須誠實……只說你不得不說的話,而且要說清楚。有時候為了說清楚,你不得不疏忽某條語法規(guī)則,那就疏忽吧。如果為了悅耳的緣故,你必須用一個長單詞,那就用吧……要寫肚子里的,而不是面子上的東西。”《奈保爾家書》,32頁,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牛津大學并不教這些,而只是讓奈保爾不斷地寫彌爾頓、蒲柏、笛福、菲爾丁、狄更斯的讀書報告。大學一般不培養(yǎng)作家,而是培養(yǎng)學者。因此,父親在奈保爾成為作家的途中,充當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