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正好完美地代表了在文化融合與文化差異的矛盾中搖擺的巴西靈魂——它的迷茫、它的驕傲。但前提是,它還看得清自己的靈魂。
巴西足球一向被稱作“桑巴足球”,但更確切的稱呼,其實應(yīng)該叫Ginga Soccer。那部著名的紀錄電影《Ginga》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巴西足球的靈魂。所謂Ginga,是源于一種叫卡波耶拉(Capoeira)的舞蹈藝術(shù)兼武術(shù),卡波耶拉又源于16世紀的巴西非裔黑奴,既能自娛自樂,又具有某種反抗和戰(zhàn)斗氣息,直到20世紀30年代后才被正式允許在民間傳習(xí),這恰好和當時方興未艾的足球狂潮形成合流,從卡波耶拉到Ginga的騰挪閃躲技巧,都是巴西足球的根基,是巴西的國粹。
而這就是內(nèi)馬爾的意義,盡管這支巴西隊似乎還欠缺一點冠軍的絕對實力,盡管斯科拉里依舊認為西班牙隊才是最大熱門,盡管內(nèi)馬爾還是過于年輕稍嫌稚嫩,但畢竟巴西人從他身上看到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鄧加所率領(lǐng)的那支巴西隊球員身上所缺少的那股巴西足球的靈魂——Ginga。
希臘詩人埃利蒂斯有詩云:既要愛又要夢想,便是犯“重婚罪”。那么對于世界杯上的巴西人來說:既要愛又要夢想,還要金杯,那就不只是犯了“重婚罪”,還犯了“流氓罪”。
這就是巴西足球的雙重罪孽和雙重使命——既要藝術(shù),又要結(jié)果,用至高的美去與魔鬼賭一個冠軍。
然而,在1950年馬拉卡納慘敗的歷史陰影下,巴西人對待時隔64年之后重回巴西的又一次世界杯,似乎不敢有過高的奢求。歷史的鐘擺似乎靜止了——巴西人漸漸進入了“給我冠軍,其余免談”的緊張節(jié)奏。
作為一個狂熱的巴迷,我唯有祝福巴西人,而作為一個理性的評論者,我又不免設(shè)想:4年之后,《世界杯冠軍志之巴西》會增加怎樣的一章呢?
(本文作者系樂評人,足球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