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是包容的,它包容對方的人性弱點,比如好色、貪念,甚至略微不同的性傾向。你愛的如果是這個活生生的人,那他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只要來自他的人性,是他真實的感覺,真實的欲望,就沒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不可以同情的,不可以容忍的。
一夫一妻制習俗和愛情的排他性,使得嫉妒顯得特別理直氣壯。所有的謀殺案里有一半左右是情殺,你如果不再是我的,我就殺掉你;你如果做了對不起我的事,我就殺掉你。這是極端例子,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大量的嫉妒,都是被人直接與愛情劃等號的,所以才顯得特別的理直氣壯。
在所有的人性弱點中,凡是涉及性與愛這兩件事的,在情侶間是最敏感的,因為跟其他缺點相比,這兩件事直接關系到兩人關系。有時,伴侶一方對第三人產(chǎn)生性的欲望,而令他的伴侶無法容忍,所以婚外性關系從古到今都是風險最大的事,甚至有人說:文學只有一個主題,就是通奸。它無比兇險,無比刺激,一旦敗露,輕則導致婚變,重則導致情殺。從莎士比亞的《奧賽羅》開始,它就成為文學永恒的主題。在中國古代有浸豬籠,把通奸的女人裝在籠子里沉塘淹死;在當代某中東國家有石刑,把通奸的女人放在街角,讓路過的人用石頭打死。(為什么總是懲罰女人啊,男人不也犯錯了嗎?)
在現(xiàn)代人當中,終于出現(xiàn)了對性出軌不再嫉妒的人,比如說換偶人群和夫妻相互知情同意的偶爾出軌行為。在這樣的關系當中,情侶將愛與性分開,可以容忍對方在性上出軌,滿足一下單純的性欲,只要愛還在自己身上就行。據(jù)調(diào)查,參與換偶活動的夫妻往往相互更加喜愛,婚姻質(zhì)量更高,因為他們的愛甚至不會被偶爾的肉體出軌所傷。這就是對于人性弱點的一點點寬容之心,是傳統(tǒng)價值觀完全不能容忍,也是傳統(tǒng)習俗完全不能接受的。
如果說性上的出軌還比較容易接納,只要確實做到性與愛分開就行了,那么伴侶間能夠容忍對方在愛上“劈腿”則更加匪夷所思。在現(xiàn)代人當中,終于出現(xiàn)了一批對愛的出軌也不再嫉妒的人,那就是多邊戀人群。這是一種發(fā)生在兩男一女、兩女一男、兩男兩女、多男多女之間的戀愛和性的關系,一種人類走過原始群居階段以來從未有過的人際關系。多邊戀人群在西方一些社會中已經(jīng)小有規(guī)模,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組織,出版自己的刊物,傳播自己的理念。這是對于人性弱點更多的寬容之心,是傳統(tǒng)價值觀和習俗更加不能接受,甚至難以想象的。
上述立論并不是否認一對一的愛與性的關系,在愛與性上的一對一關系還是大多數(shù)人最鐘愛的選擇,也是最符合傳統(tǒng)習俗的選擇。習俗之所以能夠成為習俗,正是因為它是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然而,所謂選擇就不是規(guī)定,不是非如此不可。當有人出于某種怪異的動機要選擇非一對一的性與愛的時候,他們作為一個有完整人身自由權利的自然人來說,應當有這個權利,并不一定完全不可以做出這種違反習俗的選擇。而他們的情侶有些也能夠容忍他們的選擇。而且這種容忍并不一定是無可奈何的、委委屈屈的,而是心平氣和的,甚至是興高采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