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你也許進一步理解了,余華為什么要大聲疾呼“魯迅自己就是一部文學(xué)史”,張煒為什么總在自己的小說中融進魯鎮(zhèn)式的調(diào)子,邵燕祥的雜文為什么總有魯迅的氣象,劉震云的小說為什么總有魯迅的意象,劉恒的小說為什么總有魯迅的韻律,張承志為什么如此看重魯迅的自由意識、批判意識和生命意識,類似“百年文學(xué)經(jīng)典”的評選結(jié)果為什么總少不了魯迅,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為什么如此鐘情魯迅……
這是因為魯迅的思想有著別人無法替代的深刻,魯迅的精神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高標(biāo)。魯迅的價值已超越了時代和國界。
有人說,魯迅的偉大,在于他的寫作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他所熱愛著的人民,他尖刻的外衣下,是一顆痛苦的、悲天憫人的、博愛的心;有人說,魯迅的偉大,在于他不僅揭露了“國民的劣根性”,而且還提出了一種“立人”“興國”的思想,而這種“立人”思想就是魯迅本人精神的寫照。歷史已經(jīng)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魯迅是塑造中國人民靈魂的巨匠,是召喚中國文化復(fù)興的先鋒,魯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如果說魯迅作品是洞穿舊中國國民性的一個窗口,那么,魯迅故里就是張望這個窗口的最佳視角,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走進魯迅故里,也就是走進了探究魯迅精神世界的內(nèi)核。
也許,只有守著魯迅故里的那條不知名的小河知道,幾十年來,魯迅這個偉大的名字被多少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人傳誦著、贊嘆著。小河承載著這樣的傳誦和贊嘆,流進鑒湖,流進運河,流進大海。于是,這條沒有名字的小河便成了一條歷史河、文化河,它凝重?zé)o言,多元融合,川流不息,從魯迅故里出發(fā),一路逶迤,向世界宣告著魯迅的偉大與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