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紅笑道:“我不過說了兩句話,你就搬出這些古人來講大道理。既然你想做魚玄機、陳妙常,我也不攔你。不過我白想想,一個狐仙花妖似的美人兒,只身住進城外寺院里,為的是尋棺、開棺、守尸、驗尸,聽著就嚇人。除非你拜了茅山道士,能穿墻翻院,不然,憑你這嬌滴滴的模樣兒,如何辦得到?從前你想哭靈都不容易,現(xiàn)在還要守靈。是你想守就守得了嗎?比如說你怎么走得進靈堂呢?”
沈菀道:“這個我自有辦法。你只要明天陪我出一趟門,遮掩我逃出去就好。”
原來清音閣的倌人出門,必有娘姨、龜奴跟著,一來防著她們逃走,二來也是怕人欺侮輕薄。沈菀前幾天鬧得太厲害,看得便又格外緊些。要出去,只得拉倚紅做接應。前一晚便同老鴇說要去裁縫鋪量身,趁上午沒客時出去一趟。
老鴇不愿意,說:“裁縫張不是一向上門的么,何必巴巴地跑一趟,送上門去給人家摸頭摸腳。”
倚紅笑道:“原是上次來過的,已經(jīng)量準了。誰想前兒送來,腰間寬了兩寸,裙擺又長了一寸,只得拿回去改。算著該明日送來,怕他仍舊不妥當,過幾天宴舞還要穿呢,索性上門去取。若還有什么不妥當,就地兒改了,就手兒便拿回來。”
老鴇笑道:“你們不過是想出門去逛,拿取衣裳做幌子,以為我不知道?逛一會就逛一會吧,記得回來吃晚飯,別誤了點燈。也別在外頭吃酒,叫人家說咱們清音閣的倌人沒身份,家里放著好茶好酒不吃,只管到外面去浪。”啰嗦了一回,又吩咐娘姨龜奴好好跟著,記著提點姑娘別興頭過了頭,忘記回來。
次日一早打扮了,兩個人結(jié)伴兒出來,為不惹龜奴疑心,并不催著轎子快行,反而時不時地停下來叫買兩串糖葫蘆或是一柄香扇兒,做出悠閑樣子來。足足走了小半個時辰,一前一后兩頂轎子才在裁縫張的鋪子前同時落了地。
娘姨上前打起轎簾,沈菀和倚紅一式一樣的兩條大紅裙子,裙擺下打著寸把長的流蘇,半遮半露出穿著繡花鞋的小腳。路邊行人圍上來指指點點——因他們平時并不容易見到高等妓院里的當紅倌人,更見不到她們的小腳。民間關(guān)于妓女的小腳自有許多荒誕香艷的傳說,說是公子哥兒們尤其是滿人的紈绔子弟最喜歡到青樓里飲鞋杯,因為不能娶漢人女子為妻,格外覺得好奇,任是什么瑪瑙、翡翠、鑲珠嵌寶的金銀杯子,只喜歡擱在弓鞋里傳飲,謂之“擊鼓傳杯”。因此妓女們總是想盡辦法,把自己的鞋殼薰得香噴噴的,比尋常小姐的羅帕香袋更精致講究。
沈菀和綺紅都是不怕人看的,她們活著的營生就是被人欣賞,這些眼神議論俱是經(jīng)慣了的,兩個人大大方方走進鋪子,自有龜奴狐假虎威:“叫你們掌柜的出來。”
裁縫張早已打著千兒迎了上來,滿臉堆笑,一疊聲吆喝伙計倒新沏的茉莉花茶來,又親自將兩把椅子擦了又擦,請她們坐下,故意湊近來賣弄什么絕密消息似地放低了聲音說:“陳老板的綢緞莊又進了許多洋布,許多大戶人家的太太小姐都搶著訂貨,兩位姑娘沒有聽說么?”
倚紅說:“我知道。布料剛進來,陳老板就送了一匹給我,我看著也不怎么好,西洋印花不過是摸上去平整些,到底比不上咱們的繡活兒水靈。拿它做薄衣裳吧,又沒絲綢軟和透氣;拿它做厚衣裳吧,又沒緞子厚重貴氣,左右不知道做什么好,所以我擱在箱子里,一直沒拿出來派用場。”
裁縫張笑道:“姑娘見多識廣,什么寶貝到了姑娘眼里也不值什么,哪像那些小戶人家不開眼的,拿個棒錘就當針使呢。”說著自嘲了一回,又叫伙計取來前兒給沈姑娘做的衣裳。
沈菀要到后廂去試穿,自己拎了包裹進去。娘姨要跟著,倚紅攔住了說想吃順風茶樓的酸梅湯,叫娘姨去買。那茶樓與裁縫鋪隔著足有兩條街,娘姨自然不愿意,裁縫張道:“我叫伙計買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