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VS科學(2)

明朝一哥王陽明 作者:呂崢


1910年,美國的天文學家觀測到星系的“紅移”現(xiàn)象。

上世紀20年代,哈勃研究了觀測結果,注意到遠星系的顏色比近星系的要稍紅一些。

哈勃仔細測量了這種紅化后發(fā)現(xiàn),紅化是系統(tǒng)性的,星系離我們越遠,就顯得越紅。

光的顏色與波長有關。在白光光譜中藍色光位于短波端,紅色光位于長波端。

遙遠星系的紅化意味著它們的光波波長已經(jīng)變長,理論依據(jù)是多普勒效應(火車向觀測者駛來時汽笛音調變高,反之則變低)。

在仔細測定后,哈勃證實了這個效應。他認為,光波變長是由于宇宙正在膨脹的結果。

1948年,物理學家把核物理知識同宇宙膨脹論結合起來,認為宇宙最開始是個高溫度、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球內充滿基本粒子,后來這些基本粒子發(fā)生核聚變引起爆炸膨脹。

至此,宇宙大爆炸理論初具模型。

1965年,美國新澤西州一間不起眼的實驗室,兩個年輕人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正在忙碌,一切稀松平常,索然無味。

然而,他們即將聽到歷史深處傳來的聲音,這是真正的深處,深到太古之初……

倆小伙想使用一根大型通信天線,可是不斷受到一個本底噪聲—一種連續(xù)不斷的咝咝聲的干擾,使得實驗無法進行下去。噪聲一刻不停,很不集中,它來自天空的各個方位,日日夜夜,一年四季。

將近一年的時間,倆人想盡辦法,幾近抓狂,想要跟蹤和除去這個噪聲。他們測試了每個電器系統(tǒng),重裝了儀器,檢查了線路,卻絲毫不起作用。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50公里以外的普林斯頓大學,一組科學家正在設法尋找的,就是這兩個年輕人想要除去的東西。

宇宙背景輻射。

設想一個人的想象力超越了古往今來所有最優(yōu)秀的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的總和,他也絕不敢奢望人類有一天會聽到宇宙形成之初時的聲音。

地球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塵。距太陽最近的一顆恒星遠在4光年之外,為了認識一下這段距離有多遠,想一想光只需8分半鐘就可從太陽超越1.5億公里到達地球。而在4年的時間內,光將越過37萬億公里的距離。

太陽不過是銀河系中一個典型區(qū)域里的一顆典型恒星。銀河系中像這樣的恒星有1000億顆!

而銀河系也毫無特殊之處。像它這樣點綴在可觀測宇宙中的星系有好幾十億個!

目前所知,宇宙的直徑至少780億光年……

然而,現(xiàn)在的事實是,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宇宙的誕生,捕捉到了天地間的第一束光!

這種來自宇宙本底輻射的干擾,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當你家的電視接收不到信號時,你所看到的鋸齒形的黑白點中,大約有1%是由這種古老的大爆炸殘留物造成的。

OK,背景輻射都檢測到了,大爆炸理論似乎無懈可擊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