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2)

最藝術(shù),最民國 作者:潘劍冰


讓我驚訝的是,生活在亂世中的藝術(shù)家每每為生活所迫,卻常常具備一顆超乎功利之心,我在他們的人生和作品中可以尋找到大愛、大美、大自由、大從容、大解脫。而生活在我們這個“幾千年來未有之盛世”中的藝術(shù)家們,我只在他們的人生和作品中感受到了匠氣、濁氣、俗氣、煙火氣、市儈氣、銅臭氣,這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普遍氣象的一種表現(xiàn)。在一個本應(yīng)現(xiàn)實的時代中,藝術(shù)家們卻浪漫地活著;而在一個本應(yīng)浪漫的時代中,藝術(shù)家們卻現(xiàn)實地活著,其可怪也歟!

于是,我常常懷念民國,懷念那個藝術(shù)還可以存在的時代。那樣的時代,可以歌、可以笑、可以哭、可以瘋癲、可以玩味。

從廣義上來說,藝術(shù)也包括文學,但是在這個講究細分的時代,人們更習慣于將這兩者分開來看,正如在大學中藝術(shù)系與文學系是彼此獨立的。因此本書中所涉及的藝術(shù)家主要是在繪畫、書法、音樂、戲劇、篆刻、收藏、金石賞鑒等方面具有突出造詣與貢獻的人物。當然,其中一些人比如吳稚暉、于右任、聞一多、趙元任在世人眼中的主要面目并非藝術(shù)家,而是政治家、文學家、學者,等等,但是由于他們的藝術(shù)成就已經(jīng)獲得世人公認,因此藝術(shù)家這樣的名號即使是附加品也絕不像現(xiàn)在某些名人的學位一樣徒有其名。他們絕非藝術(shù)票友,而是視藝術(shù)如生命。而本書的主要闡述目標在于人物藝術(shù)與人生的“人劍合一”,以這些人物的生平而言,他們當之無愧。

本書作為《民國課堂:大先生也挺逗》的姐妹篇,在體例上兩者也保持一致,分成四個板塊,每個板塊一個主題。事實上,這樣的劃分不過是為了加深讀者的印象,因為每個主題之間并非孤立的,這個主題的人物放在另外一個主題同樣可以成立。筆者認為,四個方面合起來其實正好概括了民國精神的實質(zhì),自然通脫、不為禮教束縛的赤子之心;尚未遠去的高雅氣息與士大夫氣質(zhì),窮途不改大家之風的氣度;勇猛精進、心懷家國,慨然以天下為己任,走出小我的格局,走向大我的境界;重情重義、敢愛敢恨,始終以溫情憐憫的眼光來丈量這個世界。這些品質(zhì)合起來不就是民國風流、民國風度、民國風范的表現(xiàn)嗎?

一個太功利的時代,一個不藝術(shù)的社會,是沒有生命力的,這就是我們要回頭看民國、看民國藝術(shù)家的意義。

在廣州黃花崗烈士陵園里,赫然立著一塊石碑,上書“自由不死”四個字。自由不死,這也正是拙著《民國課堂:大先生也挺逗》和本書所要表達的主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