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商的神話(2)

想象另一種可能 作者:李淼


如何獲得“高智商”

坦率地說,我對后天改變智商的信心不大。我不怎么做智商測試,大概做過兩三次,每次的結(jié)果都差不多,140左右,比我的朋友阿雅娃娃低了5分。據(jù)說科學家的智商在130到150之間,看來我處于中游。如果愛因斯坦的智商只有160,我沒有必要為自己的智商著急,畢竟五萬人就有一個愛因斯坦的智商。但從20世紀初到現(xiàn)在,一百年過去了,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天才只出了一個。

智商能夠通過訓練提高嗎?似乎不能。研究表明,一個人在青春期的智商和成長到讀大學年齡時的智商有高度的相關(guān)性,這說明智商有很大程度的先天性。智商和遺傳有關(guān)嗎?似乎有一定關(guān)系,但沒有定論。

非常特殊的技能應該有一定的先天性,例如音樂才能,但如果沒有后天持久的訓練似乎很難達到專業(yè)水準。有一個所謂一萬小時定律,加拿大記者兼作家格拉德威爾在其著作《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中舉了很多例子,他通過很多案例的研究得出一個結(jié)論:任何專業(yè)技能不長期練習是不可能達到純熟的地步的,這包括那些號稱天才的人。那么到底需要多長時間的訓練?至少一萬小時。這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爱愵悺?,英文是outlier,是物理學中也經(jīng)常遇到的詞匯,意思是統(tǒng)計上的例外。成功人士是罕見的,所以也是異類。正因為罕見,我們才對那些天才特別感興趣。在科學上,有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高斯;在文學上,有但丁、莎士比亞;在繪畫上,有達·芬奇、凡·高;在音樂上,有莫扎特、巴赫,等等。所以談論天才的書不少。我記得十三年前在英國買了一本書名為《理解天才》,在這本書中作者分析了達爾文、發(fā)明火車的史蒂文森、愛因斯坦、法拉第,他得出類似的結(jié)論:天才是用功的結(jié)果。

我傾向于認為天才是存在的,但也覺得練習一萬個小時是天才實現(xiàn)自己的必由之路。這個觀點肯定不同于《理解天才》那本書試圖論證的觀點,但我并沒有能夠搜集到證據(jù)證明天才確實是存在的。原因很簡單,我以為的那些自己經(jīng)過努力也追趕不上的人,要么是在我從事的行業(yè)之外(如莫扎特),要么可能花了比我更多的時間“做練習”,如著名弦論家愛德華·威騰。但無論如何,很難想象即使我做了同樣多的“練習”,我也能夠成為威騰式的人。

回到格拉德威爾的書。他注意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亞洲的數(shù)字天才多。這是因為,每個個位數(shù),在中文中只是一個音節(jié),1、2、3、4、5、6、7、8、9,甚至10也只有一個音節(jié);但在英文中,3就是兩個音節(jié),而那些一個音節(jié)的數(shù)字,發(fā)音也比中文復雜。江蘇衛(wèi)視最近一個比較熱門的電視節(jié)目《最強大腦》,其中有一位一心二用的女生,她的記憶力超強,能夠記得與很多黑白琴鍵隨機對應的數(shù)字,當然她還能記得剛剛彈過的幾個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