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叫李耀明,是上海東方大鯊魚俱樂部的副總經(jīng)理。他是上海人,中等身材,頭發(fā)微微蜷曲,戴著一副金絲眼鏡,顯得分外精明。李耀明的工作經(jīng)歷非常豐富,他是工人出身,后來進電視臺搞攝像,之后當過記者,又做過制片,一步一步做到了電視臺的領導。1996年上海東方男籃成立之后,李耀明被東方電視臺派到俱樂部擔任常務副總。雖然是副總,但上面只有東方電視臺領導,而且,臺領導很少來俱樂部,所以,俱樂部的大小事情基本都由李耀明做主。
李耀明很聰明,有很多想法,也喜歡體育,熱愛體育產(chǎn)業(yè)。他看了很多錄像帶,想跟人家學習、借鑒。當時看了洛杉磯湖人隊的介紹,很是羨慕。在一個大城市里,有這樣一支球隊,那么多人來追逐,利益實在太大了。他也想把上海隊打造成中國的湖人,高規(guī)格。湖人的球票很貴,看湖人的比賽顯得有身份。到了季后賽、總決賽,坐前排要好幾千美元一張票,但是坐在那兒顯得你有身份。上海也是大城市,中國的經(jīng)濟中心。我們的球隊也還可以,看我們的隊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李耀明想得很好,上海要當中國的湖人,結果96—97賽季頭一場主場比賽,就賣出九張票去。
文化需要積淀,體育文化,人們的習慣也需要積淀。再一個,比賽的規(guī)格,影響力到?jīng)]到那個份兒上,你自己吆喝是中國的湖人,沒人承認也沒轍。只賣九張票,沒人看,怎么辦?趕緊組織送送票,送給學生看,趕緊便宜點,十塊錢一張,二十塊錢一張。
到后來,李耀明還想在商業(yè)開發(fā)上也有所成就,但在當時,上海東方男籃的經(jīng)營比較艱難。一方面,上海東方男籃是國營企業(yè)下的球隊,歸上海體育局管理,俱樂部絕大部分的收入都需上交上海體育局。俱樂部需要的資金也由體育局分配。這就制約了俱樂部本身的開發(fā)意識。另一方面,整個CBA聯(lián)賽的贊助合同由中國籃協(xié)統(tǒng)一簽約。比如之前中國籃協(xié)和NIKE簽的四年250萬美元的合同。算起來,每年也就是60多萬美元,分到每個俱樂部手上的就更少了。
李耀明覺得這個價格太便宜了。他認為,每支球隊本身實力有差別,影響力有差別,所在城市的經(jīng)濟能力也有差別,所以,獲得的收益也該有區(qū)別。但中國籃協(xié)將所有贊助拿到手里,賣出了個白菜價,分配時又“一刀切”,太不合理了。所以,李耀明聯(lián)合了很多CBA俱樂部,發(fā)動了一場“反NIKE運動”,聲勢搞得很大,最后迫使中國籃協(xié)下放了部分權力給俱樂部,允許每支球隊自己簽球鞋合同。聯(lián)賽球衣統(tǒng)一還是NIKE,但每支球隊可以自主選擇球鞋的贊助品牌。
李耀明為CBA俱樂部爭回了不少利益,同時自然而然地,他和NIKE的關系就不怎么好了?!胺碞IKE運動”就是他牽的頭,而且,他和陸海瑞的關系也不好,他不喜歡陸海瑞這個人。
陸海瑞,咱們說過,NIKE中國市場總監(jiān),美國人,中國通,在中國待的時間非常長,什么都會,還會泡功夫茶。自來熟,見人就摟,熱情無比,見誰夸誰。“你是CBA最好的總經(jīng)理!”“你是中國最好的籃球記者!”“你是中國最好的教練!”見誰都夸,高談闊論,摟著脖子。說實話,有點兒不拿領導當盤菜。畢竟習慣不一樣,他對中國很多領導的行事習慣、中國的官場文化還是不了解。見領導得畢恭畢敬的,叉手而立,不能來了就摟。
李耀明就很受不了他這種性格,覺得這外國佬太虛偽。以至于1998年的夏天NIKE組織的美國訓練營,李耀明開始就不愿意讓姚明去。NIKE要求俱樂部給姚明掏兩萬美元的費用,李耀明自然也不愿意掏。他倒不是覺得這個訓練營不好,他知道對姚明有好處,但他既然不喜歡陸海瑞,又反NIKE,所以,NIKE的事他就不愿意摻和。后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姚明還是去了。不但姚明去了,李耀明也跟著去了。姚明在場里訓練,李耀明就在場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