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雖然剪紙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剪紙元素都差不多,您能一眼就看出是哪個地域的嗎?
答:一看就能看出來是哪個地域的,也能一眼看出自己的作品。我有一次在路上走著,看到一個人穿的T恤上印有一個剪紙圖案,我一眼就看出是我的剪紙作品。還有一個白酒品牌,酒盒子上用的也是我的剪紙作品。我也沒有時間去打維權官司。所以現(xiàn)在市場上比較混亂,隨意盜用別人的創(chuàng)作,不尊重知識產(chǎn)權。
問:能簡短地說一下以您為代表的商都剪紙的藝術特色嗎?
答:整體來說,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說是個交界點,商都剪紙內(nèi)容比較豐富,既有草原游牧文化,也有中原農(nóng)耕文化。窗花比較多,窗花花樣留下來的也多。剪紙風格淳樸粗獷,但畫幅都不大。大多采用團塊狀鏤空剪法,畫面效果簡約概括,沒有太多矯飾,整體比較樸素。
問:后來到城市去工作,您的風格有什么變化嗎?
答:我到了城市開始沒有把剪紙當成一種藝術,后來我的師傅說這是民間藝術。每當有結(jié)婚的同事讓我?guī)兔粝伯?,我就開始創(chuàng)作,不喜歡重復地剪,人家給一個題目,我就創(chuàng)造著剪點兒什么。那時候什么題材的都剪過,而且會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我曾經(jīng)想跟著一個老師學畫畫,覺得學會畫畫了,對以后設計剪紙樣子有幫助,但老師說你這么大的年齡想學什么?我說我只會剪紙不會畫,他說你原來怎么剪的?我說就是照著花樣剪的。他就建議我回老家收集花樣。
問:一直沒有學畫畫?
答:老師認為學畫畫,我的剪紙就變味了,所以后來有個美術館的老
師說這個老師太好了,我應該感謝他。有一些東西我知道,我就是想創(chuàng)作一些東西,但是理論的東西必須懂,沒有理論的支撐,你心里沒有數(shù)。像這些過去的花樣,包括這個花樣,這是我們在清朝時期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直流傳下來的,這些花樣一直流傳下來了,都有說法,都是很吉祥如意的表達,每一個剪紙后面都有文化和寓意,還有民俗的東西。還有一些寄托,剪一個廟那樣的,精神上的寄托都涵蓋在剪紙的形象里面了。原來我只是剪,不知道這些。
問:您說的那個“變味”是指什么變了?
答:中國的文化比較含蓄,不直接點出來,它用一種載體表達出來,你要寫“馬上封侯”那太直白了,它用一個擺件放在那兒,是一種很直接的諧音,一個馬的背上騎一只猴子來表達馬上封侯,用諧音表達你的一種愿望。過去用桃子表達長壽,茶壺就是期盼生一個男孩,石榴是多子多福。這是一種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的過程中我擔心慢慢地淡漠了,有一些慢慢地就忘記了,那種味道沒有了。我認識一位教剪紙的老師,他說他最失誤的就是沒有把民間的窗花整理和收集起來,他讓我以后要做這種收集整理工作。
問:您的意思是說不能只傳下來老花樣,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也要傳下來?
答:是的,所以從1986年開始,每次研討會我能看的論文我都看,我理論文化沒有到那個程度,但有一些東西心里還是知道的,很多東西都有講究,隨著時間越來越長,有一些東西永遠不知道了,這就非??上Я?,就是看著好看,什么意思呢?看不懂,不好理解。我覺得肯定不是隨意性的,有一些文化,因為只留下了符號,作品背后的東西不知道。有一些是那個時代生活當中的表現(xiàn),有一些東西是精神層面的,那種寄托,還有期盼,都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