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里軍情一線牽 (2)

晚清第一官商 作者:王偉


大北電報公司表面上為丹商,可是大部分投資來自英國,另外的大股東是沙俄皇室。1869年10月11日,沙俄政府與大北電報公司訂立合同,許給海線專營權利30年,準許大北電報公司從西伯利亞中部架設陸線通達海參崴,然后安設海線到日本橫濱、長崎和中國上海、福州、香港。1870年9月,大北電報公司取得在日本的“水線”敷設權與登陸權,開始敷設由海參崴至長崎,長崎至上海,上海至香港的“水線”。1870年冬,從香港設海線由輪船曳系到達上海吳淞口外。清廷表示“水線不可以牽引上岸”,要他們在水上發(fā)報。

大北電報公司豈肯長期漂浮海上?1871年6月3日,大北電報公司利用停泊在長江口外的輪船,悄悄將“水線”牽引上岸,安置在事先蓋好的房子里,建立了第一個電報房。接著見清政府并無反應,就把“水線”拖進了黃浦江,在浦東設立了第二個電報房。隨后,又沿黃浦江將“水線”引至該公司設在租界內的報房。

大北電報公司憑借兩條海底電纜獲得了巨額利潤,引得英、美、日等列強紛紛向清廷要挾,要鋪設自己的“水線”。從此,中國與世界各地的電信聯(lián)絡便正式開始了。與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開通電報時間相仿,英國大東公司從印度半島東海岸馬德拉斯敷設“水線”,經(jīng)馬來半島的檳榔嶼、新加坡等地到達香港,于1871年6月通報。至此,中國已被納入世界電報網(wǎng)絡之中。

海線敷設成功并沒能滿足列強侵奪中國電信權的欲望,為了便利陸上通信,他們又陸續(xù)攫取了在上海、福州、廈門三口的海線上岸權。自1868年,上海架設從虹口至法租界的8里電線后,租界內許多單位相繼設立電報線,因影響不廣而未能引起清廷的警覺,但其他地區(qū)設立陸線的企圖依然遭到清政府的禁止,官府會鼓動百姓去拆電線、毀電線桿,進行阻撓。如1874年大北電報公司要求承辦福州至廈門間的電報陸線,在沒有得到準許的情況下擅自動工,到年底已修了60里左右。當時清廷有意買回該線路自辦,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可大北公司置若罔聞,直到福建民眾拔桿毀線后,才被迫中止。

由于當時清王朝對世界近代化趨勢和西方科學技術的愚昧無知,只允許敷設海線,陸線則寸土不讓,所以清王朝輕易喪失了中國的海上通信權,但也為中國保存了陸上通信權,為以后自辦電報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