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兆麟說,張舜琴和羅隆基共同生活三年多,性格不合,離異了,但是沒有辦理離婚手續(xù)。
羅兆麟說,后來羅隆基和王右家結合。王右家,羅兆麟記得她的名字應寫作王右佳。王右家比羅隆基小12歲,他們是在王造時家打麻將的時候認識的。羅隆基和王右家依舊住在上海霞飛路1014弄15號。羅兆麟在暑假去“四家兄”家里時,仿佛一切如常,只是換了女主人。在羅兆麟看來,王右家要比張舜琴漂亮。她跟張舜琴相比,最大的優(yōu)點是會講漢語,他跟嫂嫂談話就用不著“四家兄”翻譯了。因為王右家是湖北人,留學美國回來,不像張舜琴從小在新加坡長大。
1932年,“四家兄”和王右家從上海搬到天津。那是1932年1月,羅隆基接受劉豁軒邀請,北上天津,擔任《益世報》社論主筆;他又接受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聘請,兼任南開大學政治系教授。這樣,羅隆基就在天津住下來。
當時羅兆麟仍在上海上學,由于浦東中學關門了,轉到復旦中學。羅兆麟搬到上海馬思南路劉俉叔家去住了幾個月,拿到了畢業(yè)文憑,這文憑仍是浦東中學發(fā)的。
由于“四家兄”遷往天津,羅兆麟也跟隨“四家兄”去天津。羅隆基給羅兆麟寄來去天津的路費,羅兆麟很快就花光了。手頭缺錢,羅兆麟就到羅家衡那里借錢。羅兆麟說,“四家兄”對他花錢卡得很緊。他常吵著跟“四家兄”要錢,“四家兄”多次對他說:“多給你十元錢(銀元)在我不算什么,但是你大手大腳用慣了,就不好了。”
羅兆麟到了天津,住在“四家兄”家,在天津上高中。
羅兆麟說,羅隆基還在北平《晨報》兼職,在北平也有住宅,常帶著王右家往來于天津與北平,過著“雙城”生活。王右家喜歡看好萊塢電影。王右家曾經(jīng)兩度流產(chǎn),羅隆基花了1000多美元,才把她從北平婦嬰醫(yī)院救了回來。
當時,羅隆基的收入頗豐:羅兆麟記得,天津《益世報》每月給羅隆基500銀元,北平《晨報》每月給他500銀元,南開大學每月給他300銀元,所以羅隆基每月工資達1300銀元!當時,上海工人每月工資大約是20銀元。羅隆基的收入,相當于上海工人65倍!
1935年,羅兆麟在天津上完高中,考取北京農(nóng)學院,從天津來到北平上學。
羅兆麟說,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fā)之后,北平淪陷,作為北京大學教授的梁實秋,讓妻子、子女仍留北平,他孤身一人從北平乘坐火車到天津避難,住在羅隆基天津家中。不久,1937年8月,天津被日軍占領,《益世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