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舌尖上的假想敵(1)

至味在人間 作者:陳曉卿


沈宏非

我發(fā)現(xiàn),凡是寫一手好文章的,字里行間總是潛伏著一個假想敵,或隱或現(xiàn)的。比如,曹雪芹的敵人是男人,金庸的敵人是女人;魯迅的敵人是他人,托爾斯泰的敵人是他本人,張愛玲的敵人不分男女,只要是她的親朋好友就行——陳曉卿的敵人,不是人,是城市,人造的城市。敵意之深淺,與城市體量及其距離鄉(xiāng)村之遠近,成正比。

接下來,你會像我一樣發(fā)現(xiàn),凡是大城市里的飲食,在他的筆下一般都顯得虛頭巴腦,感覺五脊六獸,就連標點符號,一個兩個瞅著也都沒精打采的;一旦脫離了中心城區(qū),越往城外走,文字就越是精神,越是來勁。及至流竄到荒郊野嶺,田問地頭,胸臆便完全打開,雙目就徹底放光,好言好語一發(fā)噴薄而出,令人目不暇給。即便平日里坐困愁城,面對餐桌之上一應吃的喝的,葷的素的,一逮著機會,作者還是會有意無意地把它們偷偷往下,再往下,朝著有泥土的下方移動。你且看他,陪偶像在北京的大酒店里吃罷一頓高大上早飯,明明吃飽喝足,下了電梯來在街上,還是忍不住要拿什么“居民區(qū)尋常巷陌中”甚至“二十年前某一個清晨的淮北小城灑滿陽光的老街上”的早餐來說事,摸著肚子意淫一番,打著飽嗝吐槽一頓;你再看他,本來是歡歡喜喜過個年的大喜日子,在北京超市里見到薺菜,竟然也要不無傷感地閃回到老家黃黃綠綠的田埂。就連和自己家鄉(xiāng)八竿子打不著的館子和食物,也要轉彎抹角把人家從掌柜到廚子到服務員的老家籍貫連根刨起,大套近乎,煽動別人的鄉(xiāng)愁,然后同仇敵愾,然后以“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角色與對方發(fā)生并保持不正常的關系。

陳曉卿,不論他置身北京還是東京,南京還是望京,你問他美味在何方,他的手指最終總是會像扶乩般自動地指向老家的方向。正如作者自供:“就像我,一個安徽人,在北京這么大的城市生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每每想到我老家淮河岸邊的菜肴,還是難免食指大動。”“(在北京)已經(jīng)居住了二十八年,但一直找不到味覺上的歸屬感。”在這四分之一個世紀里,他該吃吃,該喝喝,貌似也沒落下哪一頓,但是,就是憑著這股子濃濃的鄉(xiāng)愁和滿滿的敵意,他總是能在北京的濃重霧霾里嗅出老家的味道,并且在這個超級迷宮里準確地找到來自老家的飯館。在城市里發(fā)現(xiàn)鄉(xiāng)村,在鋼筋混凝土里翻出泥土。當然,樹了敵,方能有的放矢。有的沒的,有意無意,城市這個宿敵也讓他為我們帶來了這一冊用情至深的大好文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