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為家鄉(xiāng)(3)

我在臺灣 我正青春 作者:蔡博藝


我又搬了一張椅子,扶他慢慢坐下,幫他倒茶水。這時他收起拐杖,抬頭看著我,一開口就一口濃厚的金蘭腔(蘭州方言的腔調)問我他們的火鍋好不好吃。我聽到他說話,感慨和感動瞬間淹沒了我,這種感覺太過親切,讓我這個異鄉(xiāng)人如何承受得起。

我問老爺子要吃什么,他沒有回答,自己夾起一片豬肉,也就是酸菜白肉火鍋中的白肉,放進鍋里涮,撈出來之后,一口就將肉片吃下,雖然年事已高,但頗有西北漢子的豪爽,看來他的胃口和牙口都非常不錯。見我放下筷子看著他,他示意我也快點吃,我這才像從晃神中驚醒,連忙拿起筷子自己動作起來。席間他會幫我倒茶水,甚至幫我涮幾片肉,這讓我有種受寵若驚的溫馨感覺,就像是爺爺在幫孫女夾菜一樣。

我們一邊涮火鍋一邊聊天,老爺子姓石,講話很慢,中間還要停頓很久,但是感覺得出,他是很想跟我講話,想讓我聽懂他在講什么。我問他當年是怎么來臺灣的,他告訴我說,他家本是富貴人家,爺爺和父親都受過很好的教育,家里還出過進士,但是到了他父親這一代,由于吸食鴉片,家道中落。所以他就變成了“自幼家貧”。他們家里一共有八個孩子,四男四女,他是家中的長子,到了十八歲那年,家中再無力支付他讀書的花銷,甚至養(yǎng)活不起一家老小。為了吃飽飯,為了活下去,也為了分擔家里的負擔,他響應了當時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加入了國民黨青年軍。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輾轉了陜西四川等多地。國軍在大陸大勢已去之后,他選擇跟隨老蔣來到臺灣。我問他當時有沒有想過不要離開家鄉(xiāng),回到父母身邊,他沉默了片刻說:“我回去也活不下去,跟他們(國軍)走也許還能活下去?!?/p>

他來到臺灣后,一直是廚師,開始在“國防部”工作,退下來之后到了臺電的食堂幫忙。之后被派去沙特阿拉伯工作,在那里待了六年??梢钥吹贸鲞@段經歷對他的一生影響頗深,以至于到了這個年紀,出門時還是會戴著穆斯林才戴的新疆帽,我問他這是為何時,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習慣了,改不了了。”我不知道沙特的風沙曾經多少次迷糊了他的雙眼,鐫刻了他多少皺紋。也不知道這個帽子對他來說到底有什么重要意義。但從閑談間我發(fā)現(xiàn)他很想念那段工作的日子。也正是因為去了沙特工作,他才和失聯(lián)已久的家鄉(xiāng)人,通過信件聯(lián)系上。

在大陸的電力公司進入沙特之后,臺電的空間慢慢縮小,最后,臺電退出了在沙特承包的電力項目,老爺子也回到了臺灣。他選擇了繼續(xù)去臺電食堂繼續(xù)工作。說起這家餐廳真的是歷史悠久。當初已故“行政院長”孫運璇在臺電擔任總經理時,畢業(yè)于哈工大的他,希望能用家鄉(xiāng)味道招待客人,也慰藉員工們的思鄉(xiāng)之情,于是委托了一對東北夫妻承包開起了臺電勵進餐廳。那時生意大好,但不幸的是老板很早就過世了,只留下了夫人,而老板的子女當時都在國外,無暇顧及這家餐廳。

當時,石老爺子在這家餐廳已經工作很久了,平時非常勤懇認真,很得老板賞識。在老板過世之后,他按照承諾,幫助老板的遺孀打理餐廳,兩家人感情非常好,雙方都以親戚相稱。再之后,前老板的遺孀年事已高,石老爺子就接過了承包合同,成為老板。也許在那位前老板眼里,這個餐廳,是他對于家鄉(xiāng)全部的感情寄托,比讓家族后代繼承家業(yè)更重要的是,讓這個餐廳被合適的人一直經營下去,讓這份鄉(xiāng)愁再煮久一點。這就是為什么一家東北餐廳,是由西北人在經營了。

在之后漫長的歲月里,石老爺子和他的臺灣妻子將餐廳打理得非常好,使這里的火鍋遠近聞名。而平易近人的價格,也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美味。當初的價格是一個人180臺幣,而幾十年后,也不過貴了200臺幣,對于同樣位置和貨色的餐廳來說,真的太便宜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