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旅居海外,且數(shù)易居所,并未保持書寫日記等習(xí)慣,幸得妻子相助,一同收集散逸四處的舊日資料,只是終究難免耗費時日。好容易塵埃落定,《我的履歷表》(即《挑戰(zhàn)極限》日文版,下同)終于大功告成,我也得以獲此良機,回顧此80余年之人生歷程。這一生,總算可以說是憑借一己之力,揭開了自己人生之戲的帷幕,并一路披荊斬棘,開拓行來。這一生,借用克拉克博士的話,或許稱得上是“野心勃勃”的一生。
思來想去,追憶往昔,想我自年少時就對這與生俱來的才能倍加珍重,小心培育,終于得以在社會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往事種種,不禁歷歷在目。自己的將來,自己做主。所謂人生,說到底,無非是一場自己參演其中的戲劇而已。誠然,我們都難逃外部因素的局限,因而這出人生之戲總不免是要隨機應(yīng)變的。正如《我的履歷表》所述,某些時刻,須得為打通路徑而奮起抗?fàn)帲鴳騽〉奈枧_也不得不逐一轉(zhuǎn)換,從神戶至東京,進而飛越大洋,來到紐約。這期間,為使自己的才能得為所用,需要直面世間種種阻礙,想來這也稱得上是“挑戰(zhàn)自身極限的青春時代”吧。本書對我自己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前的人生詳加敘述,著墨之多遠勝于這之后的人生經(jīng)歷,從結(jié)果來看,也是對年輕時代的強調(diào)。
在自己這出人生之戲中,經(jīng)驗告訴我,應(yīng)趁著年輕之際盡早“自立”成角,這是“成事”之秘訣所在。翻閱《論語》,2 500年前,孔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圣人能在30歲時獨立,想來也是其得以收獲偉大業(yè)績的理由之一吧。愛因斯坦從蘇黎世工業(yè)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沒有獲得在教授手下聽差的機會。這卻反而成就了他在1905年,年僅26歲就以三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完成了他的華麗“自立”。我也可算是在創(chuàng)造江崎二極管的32歲時完成了“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