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取出來,清幽而冰冽,帶著淡淡的甜味。開飯時,大家便圍坐成一圈或分成若干小圈,用石頭壘起灶,架起帶去的鍋生火熱菜,擺好酒菜,劃拳行令,開懷痛飲,有人把自己一圈人放倒或喝跑后又會端起酒碗扎入其他人堆,其結果往往是被其他圈子放倒。在這樣的日子里,酒要用大碗喝,肉也要大塊吃,一醉方休,方能體會到人生的暢快。這樣如同野炊的氛圍,容易讓人輕松,容易讓喝酒的放松警惕,喝醉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數(shù)。我暗自揣摩滾山酒是不是那些喝酒醉了的人頭重腳輕,從山上滾落下來還恍然不知,或者需要連滾帶爬才能下山,所以才叫滾山酒。我們幾個還未等到曲終人散,已是“風情萬種”,一美女喝得東倒西歪不肯下山,一帥哥眼圈發(fā)紅對著天空揮手作豪氣狀:同志們先撤,我要英雄救美,她就交給我了,你們放心,我一定把她安全帶回去!于是我們連滾帶爬從山上往河邊撤去坐渡船,另一個帥哥邊跑還邊接電話,打電話的聲音河對岸都能聽得一清二楚,他跑到河邊要親自為大家劃船渡河,只是磨蹭半天也沒一個人敢上船。
雖說如今的世界已經成了地球村,去旅行已經是一件簡單的事,但要想將每個地域、每個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飲食文化做一番了解,卻委實不易。不過在這點上,我和芝麻還是很有心得的。每到一地,如果是進鄉(xiāng)村農家,廚房、菜地一般是要去逛逛的,因為說不定就有新發(fā)現(xiàn);而在城里,向賓館服務員、學生打聽當?shù)厝俗類廴サ囊故小⑿〕缘?,是絕對不會錯的;去當?shù)厝颂焯旃忸櫟牟耸袌?、巷道里弄、漁港碼頭逛逛,也一定會有意外收獲。當你體驗過那種不是專門為游客擺設的長桌宴,喝過不是為游客特意熬制的酥油茶,吃過正經八百的大盤雞,抓著剛出鍋的手抓羊肉,品嘗著不知就里的“牛癟羊癟”烹飪出的菜肴,看著有些恐怖而當?shù)厝舜罂於漕U的“血紅”、涼拌羊血、風干的生牦牛肉等,那些旅行路上的美景、旅行路上的奇異風情、那些不同種族與膚色的人,或許會更加深刻地留在我們內心。
旅行路上,有時其實并不在乎吃到多少、吃過什么,在乎的只是這種追尋的過程,以及每一種獨特食物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