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哥之美》 巴揚(yáng)寺(2)

吳哥之美 作者:蔣勛


戰(zhàn)爭,無論諸神的戰(zhàn)爭或是人世間的戰(zhàn)爭,到了最后,仿佛并沒有原因,只是原本人性中殘酷暴戾的本質(zhì)一觸即發(fā)。

晚年的阇耶跋摩七世,年邁蒼蒼,經(jīng)歷過慘烈的戰(zhàn)爭,似乎想合上雙眼,冥想另一個寧靜無廝殺之聲的世界。

我攀爬在巴揚(yáng)寺愈來愈陡直的階梯上,匍匐向上,不能抬頭仰視,但是寺廟高處49座尖塔上一百多面靜穆的微笑,一一從我心中升起,仿佛初日中水面升起的蓮花,靜靜綻放,沒有一句言語,卻如此強(qiáng)而有力,說服我在修行的高度上繼續(xù)攀升。

戰(zhàn)爭消失了,尸橫遍野的場景消失了,瞋怒與威嚇的面孔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種極靜定的微笑,若有若無,在夕陽的光里四處流蕩,像一種花的芳香。連面容也消失了,五官也消失了,只有微笑,在城市高處,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使我想到經(jīng)典中的句子:不可思議。這個微笑被稱為“高棉的微笑”。

在戰(zhàn)亂的年代,在饑餓的年代,在血流成河、人比野獸還殘酷地彼此屠殺的年代,他一直如此靜穆地微笑著。

他微笑,是因為看見了什么?領(lǐng)悟了什么嗎?

或者,他微笑,是因為他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想領(lǐng)悟?

美,也許總是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

可解的,屬于理性、邏輯、科學(xué);不可解的,歸屬于神秘、宗教。

而美,往往在兩者之間,“非有想”、“非無想”?!督饎偨?jīng)》的經(jīng)文最不易解,但巴揚(yáng)寺的微笑像一部《金剛經(jīng)》。

那些笑容,也是寺廟四周乞討者和殘疾者的笑容。

他們是新近戰(zhàn)爭的受難者,可能在田地工作中誤觸了戰(zhàn)爭時到處胡亂埋置的地雷,被炸斷了手腳,五官被毀,缺眼缺鼻,但似乎仍慶幸著自己的幸存,拖著殘斷的身體努力生活,在毀壞的臉上認(rèn)真微笑。

我是為尋找美而來的嗎?

我靜坐在夕陽的光里,在斷垣殘壁的瓦礫間,凝視那一尊一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面向四面八方、無所不在的微笑的面容。遠(yuǎn)處是聽障者組成的樂班的演奏,樂音飄揚(yáng)空中。我走過時,他們向我微笑,有八九個人,席地坐在步道一旁的樹蔭下,西斜的日光透過樹隙映照在他們身上。一個男子用左手敲打揚(yáng)琴,右手從肩膀處截斷了。拉胡琴的較年輕,臉上留著燒過的疤痕,雙眼都失明了。一名沒有雙腳的女子高亢地唱著。

我走過時,他們歡欣雀躍,向我微笑。

我知道,在修行的路上,我還沒有像他們一樣精進(jìn)認(rèn)真,在攀爬向上的高梯間,每次稍有暈眩,他們的笑容便從我心里升起。

他們的笑容,在巴揚(yáng)寺的高處,無所不在,無時不在。

哭過、恨過、憤怒過、痛苦過、嫉妒過、報復(fù)過、絕望過、哀傷過……一張面容上,可以有過多少種不同的表情,如同《羅摩衍那》里諸神的表情。當(dāng)一切的表情一一成為過去,最后,仿佛從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蓮花,那微笑成為城市高處唯一的表情,包容了愛恨,超越了生死,通過漫長歲月,把笑容傳遞給后世。

一次又一次,我?guī)е沆o坐在巴揚(yáng)寺的尖塔間,等候初日的陽光,一個一個照亮塔上瞑目沉思的微笑,然后,我也看見了你們臉上的微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