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交往,難免會說些互相奉承的話,或者叫溢美之詞。
有一個詞,很傳神,叫“口德”。這種口德不光是讓人不挖苦,不諷刺,不謾罵。主要還是要求我們,對于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要用道德的尺子量一量。是否有過激的、與事實不符的話。
我不喜歡聽人評價另一個人時這樣說:“他(她)太完美了”;或者是“他(她)完美得無可挑剔”。
我覺得這種說法太不負責任了。這種評價摻入了太強了主觀色彩,有太多的排外因素,簡直是犯了審美的“潔癖癥”。
夸贊某人時,你可以說某某是一塊玉石。玉石是一塊多么公正的天地尤物,因為,它是有斑點的,但是,瑕不掩瑜。
贊美是一縷過境靈魂的清風,能夠撓癢一個人的斗志,但也能把人吹得沉醉,然后忘乎所以。生活中,受到夸贊,奮發(fā)向上的人屢見不鮮。但是,被夸贊的油脂滑倒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因此,面對別人的夸贊,我們也是要過一過篩子的。假若我們要是夸一個人,也不能弓張得太滿,不留下絲毫的余地,這樣很容易造成過猶不及的局面,把一張原本良好的弓背拉斷。
人無完人。法國作家尤瑟納爾說,哪怕是天才,也總是支離破碎的。
這話說得多好呀,猶如是在說,完美是一塊完整的玻璃,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整的,我們是玻璃摔碎了,其中的一小塊,不必在乎它的格局,只要上面還閃爍著光澤就好了。
命運不可能把全部的好都給你,就好像你在裝修房子的時候,想要一塊藝術墻,而上帝只給了你一小塊馬賽克。
天才是一塊魔方,人人是其中斑斕的一小部分。
我們應該懷著欣賞的眼光去看這窄窄的,小小的一部分,在所有審美的目光集中在這樣一小部分發(fā)出的閃閃光亮里,而不是散漫地看它周圍的大片空地。
所以,我們說,一顆審美的心是一盞聚光燈,是直射,而不是漫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