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臺
西繡峰上有西周時期所建的烽火臺遺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也是“烽火戲諸侯”事件的發(fā)生地。烽火臺是周王朝為防御外敵侵犯而修筑的兼有防守和通信兩大功用的設(shè)施。當有外敵來犯時,烽火臺之間依次傳遞警報,其方法是白天燒狼糞以煙為號,人們形容戰(zhàn)爭說“狼煙四起”就源于此,晚間則燒干柴以火光為號。
西安事變
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來到陜西,以游山玩水為名,布置大規(guī)模的剿共活動。期間,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洛陽、西安、臨潼等地數(shù)次勸諫蔣“聯(lián)共抗日”均遭到拒絕。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時許,張、楊帶兵對驪山上的華清池形成包抄之勢,酣睡中的蔣介石突聞槍響,倉皇在兩名侍衛(wèi)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cè)石峽洞后,后來被搜山部隊發(fā)現(xiàn),扶掖下山,送往西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它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
驪山晚照
晚照亭位于西繡嶺老君殿東,取“驪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站在晚照亭北側(cè),可鳥瞰華清池、東花園、臨潼全景和渭水。驪山晚照是“關(guān)中八景”之一,據(jù)說,每當雨過天晴,云開霧散,驪山似一匹青色的駿馬,青翠欲滴,清晰可見,在夕陽下披上一層迷人的金色,更顯得流光溢彩,嫵媚動人。有詩曰:“日暮夕陽紅似火,疑似烽火自西來?!?/p>
■詩詞延伸
君門如天深幾重,君王如帝坐法宮。
人生難處是安穩(wěn),何為來此驪山中?
復道凌云接金闕,樓觀隱煙橫翠空。
林深霧暗迷八駿,朝東暮西勞六龍。
六龍西幸峨眉棧,悲風便入華清院。
我上朝元春半老,滿地落葉無人掃。
羯鼓樓高掛夕陽,長生殿古生青草。
可憐吳楚兩醯雞,筑臺未就已堪悲。
長楊五柞漢幸免,江都樓成隋自迷。
由來留連多喪國,宴安鴆毒因奢惑。
三風十愆古所戒,不必驪山可亡國。
——蘇軾?《驪山》
大明宮→慈恩寺→驪山→華清池→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