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光明人就有光明的娑婆

境明,千里皆明 作者:林清玄


在佛教無限的宇宙觀里,并非只有我們一個娑婆世界。從科學(xué)觀點來說宇宙有無數(shù)的星云系統(tǒng),每一星云系統(tǒng)有許多太陽系,每一太陽系可能有一娑婆世界,居住著欲界的許多生靈。

進(jìn)一步的說法是,娑婆為眾生所感而形成的世界,缺憾的眾生必居住于缺憾的土地。

對于我們這是非常遺憾的,既然已降生于娑婆世界,又不甘于墮落,應(yīng)該如何呢?維摩經(jīng)說:“若菩薩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大集經(jīng)說:“我凈故施凈,施凈故愿凈,愿凈菩提凈,道凈一切凈。”可見得只要其心清凈,娑婆雖有憾焉,也自然清凈了。

古來的許多大德對于“心凈國土凈,心凈一切凈”常生疑問,即使是佛陀的弟子也不例外,在《維摩經(jīng)》里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寶積菩薩向佛陀請教成就無上菩提的心法。

當(dāng)佛陀講到“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時,舍利弗心中興起這樣的疑問:“如果菩薩心清凈了,看世界就清凈。那么佛陀當(dāng)年做菩薩的時候,難道他的心不清凈嗎?我想,不是菩薩心不清凈,而是這個娑婆世界不夠清凈吧!”

佛陀知道他內(nèi)心的想法,就先問舍利弗:“是日月不明亮呢?還是盲人看不見呢?”

舍利弗回答說:“當(dāng)然是盲人看不見,怎么可以說是日月不明亮呢?”

于是佛陀說:“一般人因為煩惱根深柢固,看世界總不覺得它是莊嚴(yán)清凈的。其實世界本清凈,只是你看不見罷了。”

此時,螺髻梵王也對舍利弗說:“你說娑婆世界不清凈,實在大錯特錯。在我眼中的這片世界,就像自在天宮那么莊嚴(yán)美好。”

舍利弗心中的疑問仍不能解,他說:“我看這世界,有高原、有山谷、有荊棘、有沙礫、土石山丘,到處充滿了污穢,難道是我的眼睛看錯了嗎?”

螺髻梵王說:“修道的人,因為修為不同,看世界才有差別相。舍利弗??!如果菩薩都能以平等性智觀一切眾生,依循佛的智慧方便努力修行,則必能見到娑婆世界也是美好異常的。”

佛陀為了加強舍利弗的信念,并印證這是事實,便以足指按地,剎那之間,三千大千世界化作極樂國土,天雨曼陀羅花,七寶池中蓮花微妙香潔,微風(fēng)吹動樹林發(fā)出美妙的聲音,有如百千種音樂同時俱作,在場的每位菩薩,都看到自己坐在蓮花座上。

這時,佛陀說:“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美好,就好像在天上,大家同一餐具吃飯,隨每人自身福德不同,飯色就有所不同。如果人的心清凈了,就可以見到這世界美妙莊嚴(yán)的一面了。”

佛陀說完話后,把足指收回,娑婆世界又回復(fù)了本來面目。

這真是動人的故事,它啟示我們:如果我們眼中所見到的世界不夠美好,不要先怨怪這個世界吧!應(yīng)該先看看自己夠不夠美好。

娑婆世界在哪里?就在這里!

極樂世界在哪里?也在這里!

人心無形,實不可見;世界無形,亦不可見;光明人就有光明的娑婆,黑暗者自有黑暗的娑婆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