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記

“人”與“鬼”的糾葛 作者:丸尾常喜


。司 人 [L一 與 。司 鬼 【L一 的 糾 葛 后 記 孔 乙 己的 “寂寞 " 緣何 而來(lái) ,阿 Q (阿 Q uei) 為何 叫阿 Q (阿 Q uei),祥 林 嫂 的那 三 個(gè) 疑 問(wèn)在 中 國(guó)傳 統(tǒng) 社 會(huì) 具 有 怎 樣 的 意味 ? 本 書(shū)就是從 這三個(gè) 問(wèn)題切人 ,對(duì)魯迅作 品研究 、考 察 十 年左 右 的一個(gè) 匯 總 。 對(duì) 于 我來(lái) 說(shuō) ,魯 迅 的文 學(xué)猶 如 一 部 理解 中 國(guó)的辭典 。也 就 是說(shuō) ,我是 想 通 過(guò) 魯 迅 的文 學(xué) 來(lái) 思 索 、理 解 中 國(guó) 的社 會(huì) 與 文 化 。 魯迅 的作 品作為文學(xué) ,至少對(duì)我有強(qiáng)烈 的魅力 。在被這種 魅力所 吸引著反復(fù)地 閱讀其作 品 的過(guò)程 中 ,越來(lái) 越對(duì)魯迅 的學(xué) 問(wèn)與思想 ,尤其首先是對(duì)魯迅其 “人 " 擁有 了深深 的信賴 。魯 迅 的文學(xué)流貫著一種誠(chéng)實(shí) ,也可 以說(shuō)是責(zé)任感 。縱使前后不一 致 的觀點(diǎn) ,若是歷時(shí)性地加 以整理 、分析 ,也總體上能夠看 出 他之變化 的必然性與作為始終不渝之人 的高度責(zé)任感 。 對(duì) 于魯迅文學(xué) 的這種信賴 ,我想使我產(chǎn)生 了對(duì)魯迅所描寫(xiě) 出來(lái) 的中國(guó)相之真實(shí)性與深刻性 的信賴 。當(dāng)然 ,我也努力盡可 能客觀地 、批判性地 了解魯迅與其文學(xué) ,還有他所描寫(xiě) 的中國(guó) 四 四后 相 。但是 由于我 自身之力有所不及 ,我試做 的只是要盡可能地 將魯迅作 品所展現(xiàn) 的事象返 回到魯迅生活 的時(shí)空 ,加深對(duì)魯 迅 作 品作為前提 的那些事象 的歷史 、社會(huì) 、宗教 、民俗等意義 的 理解 ,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他 的文學(xué)與 中國(guó)相 。若 以傳統(tǒng)語(yǔ) 匯 記 言之 ,這 大概就成 了注疏 之學(xué) 吧 。遺憾 的是我不 能夠使魯 迅 的 中國(guó)相從根本上 “相對(duì)化 ”,即無(wú)論是 真實(shí)寫(xiě)照還是變形折 射 , 都 沒(méi) 有 偏 見(jiàn) 地 映照 出來(lái) 。 本 書(shū)所要做 的 ,就是要 闡明中國(guó)傳統(tǒng)社會(huì) 是 怎樣被魯迅 的 小說(shuō)所把握 的。也 就 是 :第 一 ,嘗 試 著 借 助 歷 史 學(xué) 、思 想 史 學(xué) 、宗教學(xué) 、民俗 學(xué) 等研究 成果 ,哪怕 打破一 點(diǎn) 時(shí)空之壁 ,以 此來(lái)理解魯迅所把握 的中國(guó)傳統(tǒng)社會(huì) ;第二 ,它作為小說(shuō)是 怎 樣被把握 的 ,我 努 力 具 體 地 、 比較 詳 細(xì) 地 讀 解 魯 迅 的小 說(shuō) 方 法 。就第二方 面而言 ,選取 三部作 品為對(duì)象 ,嘗試 著進(jìn)行個(gè) 別 的 、具體 的考察 。若 能從 積極追求對(duì)魯迅 的文學(xué)方法 與思維方 法予 以抽象 的 、理論性 的把握 之諸 位 ,得 到無(wú)所 顧 忌 的批判 與 研討 ,那 么真是幸甚之 至 。在第一方 面 ,本 書(shū)所擇取 的中 國(guó)傳 統(tǒng)社會(huì) 相 ,若從 重視 中國(guó)思想史 的 內(nèi)在發(fā)展這一 近年來(lái)研究 潮 流 的立場(chǎng)來(lái) 看 ,或許可 以說(shuō)是忽 略 了中國(guó)社會(huì) 與其思想 的 內(nèi)在 發(fā) 展 軌跡 ,不 盡 如人 意 吧 。 關(guān) 于在 明清思想史 上具 有 重要 意義 的李贄 、湯顯祖 、黃宗 羲 、戴震等人 的思想 ,魯迅幾乎不 曾言及 ,不僅 《吶喊》、《彷 徨》 的時(shí)代如此 ,而且 到 了晚年也沒(méi)有 改變這種態(tài)度 。魯 迅 有 這樣 一種見(jiàn)解 :宋 、元 以來(lái) 正統(tǒng)儒 家 的思想統(tǒng)治 隨著 時(shí)代 的演 進(jìn) ,愈來(lái) 愈 被 強(qiáng)化 ,到 了清代 ,它 變得更 加嚴(yán) 酷 。對(duì) 此 ,林 非 先生在 近著 《魯迅 和 中國(guó)文化》 (學(xué) 苑 出版社 ,1 990 年 版 ) 中 四 五。司 人 畦一 與 ‘ 司 鬼 認(rèn) 為 :這種 觀點(diǎn) 總體 上 與實(shí) 際 的歷史 狀況相符 ,盡 管如 此 ,但 e=一 魯 迅 對(duì) 于士人 中分化 出李 贄 、黃宗 羲 等 異端 思 想 家 的歷史 卻 缺 的 糾 乏充 分 的認(rèn) 識(shí) ,這是 使 他 無(wú) 視 明代 中期 以降 的精 神解 放 思 潮 的 葛 根 本 原 因 。 林 非 先 生 的這部 著 作 ,對(duì) 魯 迅 的傳 統(tǒng) 批 判 的重 要 “缺 失 " 與其 由來(lái)做 了精心 的考察 ,關(guān)注這一 問(wèn)題 的讀者請(qǐng) 直接 閱讀該 書(shū) 。這里 所 要 指 出的是 ,上 述 “缺 失 " 同下 面 引文所體 現(xiàn) 的魯 迅 的歷 史 認(rèn) 識(shí) 有 著 深 刻 的關(guān) 聯(lián) 。 自有 歷 史 以 來(lái) , 中 國(guó)人 是 一 向被 同族 和 異 族 屠 戮 , 奴 隸 ,敲掠 ,刑 辱 ,壓迫 下 來(lái) 的 ,非人 類 所 能 忍 受 的 楚 毒 ,也都 身 受過(guò) ,每 一 考 查 ,真 教 人 覺(jué)得 不 像 活 在 人 間。 (《病后 雜談 之 余》,1 935 年 ) 我 每 遇 到 學(xué) 者 談 起 清代 的 學(xué) 術(shù) 時(shí) ,總 不 免 同 時(shí) 想 : “揚(yáng) 州十 日”, “嘉 定 三 屠 ” 這 些 小 事 情 ,不 提 也 好 罷 , 4_o-失 去 全 國(guó)的 土 地 ,大 家十 足 做 了二 百 五 十 年 奴 隸 ,卻 換 得 這 幾 頁(yè)光 榮 的 學(xué) 術(shù) 史 ,這 買(mǎi) 賣(mài) ,究 竟 是 賺 了利 ,還 是 折 了本 呢 ? (《算 賬 》,1 934 年 ) 魯 迅 沒(méi) 有 像 梁?jiǎn)?超 、胡 適 等 那 樣 談 過(guò) “中 國(guó) 的文 藝 復(fù) 興 " (梁?jiǎn)?超 《清代 學(xué) 術(shù) 概論 》、胡適 《幾 個(gè) 反 理 學(xué) 的思 想 家》 等 )。 他 所 論 述 的毋 寧是 清 代 文 字 獄 的嚴(yán) 酷 、文化 統(tǒng) 治 、愚 民政 策 的 周 密 與讀 書(shū)人 的奴 隸 化 、奴 才化 。 (《病 后 雜談 》、《病后 雜談 之 余》,1 935 年 ) 1 93 1 年 聽(tīng) 魯 迅 講 解 《 中 國(guó)小 說(shuō) 史 略 》 與 《 吶 喊》 達(dá) 十個(gè) 月 的增 田涉 回憶 說(shuō) ,魯 迅 即使 在 日常生 活 中也 每 每后 使 用 “奴隸 ”一語(yǔ) ,這一語(yǔ) 匯 出 自魯 迅 口中 ,給人一 種 只能 意 會(huì)難 以言傳 的痛徹脊髓 的語(yǔ)感 ,使他 意識(shí) 到 “環(huán)境 ”決定語(yǔ) 言 的真正意味之 “可怕 "。 (《魯 迅 的印象》,角川 書(shū)店 ,1 970 年 版 ) 魯 迅 生 前 的最 后 一 篇 文 章 是 《因太 炎 先 生 而 想 起 的二 三 記 事》 (1 936 年 10 月 ),此 文談 辮 子 而成 為絕 筆 ,這 一 事 實(shí) 顯 出 了這位 直 面他 所說(shuō) 的 “奴隸 ”歷史 、在對(duì) 日本全 面侵 略 的預(yù)感 中走 完 了一生 的杰 出思想家 、文學(xué)家精神上 的深深傷痕 。而這 不 能不 強(qiáng) 烈地 扣 動(dòng) 我 們 的心 弦 。 在論述 《阿 Q 正 傳》 的第 三 章里 ,我對(duì)作 為作 品各 種 表 現(xiàn)之背景 的 事 象 ,積 極 地 提 出 了 “假 說(shuō) ”。 因 為 整 體 是 一 個(gè) “假說(shuō) " ,所 以對(duì) 于個(gè) 別 性 的事 象 ,也 大 膽 使 用 了斷定 的語(yǔ) 匯 。 中國(guó)有句諺語(yǔ) :“肺 肝而能言 ,醫(yī)師 面如 土 。" 我一邊論述 著魯 迅小 說(shuō) 中的征 引與象征 、寓 意 與化用 ,一邊 在腦海 里屢屢 閃現(xiàn) 出這句諺語(yǔ) ,不 時(shí)地難免赧顏 與苦笑 。雖然嘗試 著胡適所說(shuō) 的 “小 心 的求證 ”,但 更 是 盡 可 能 向 “大 膽 的假 說(shuō) ”挑 戰(zhàn) 。只是 , 縱使魯迅未 曾意識(shí) 到 的場(chǎng)合 ,也可’能 出現(xiàn) 由作 品 自身 的邏輯 導(dǎo) 致 的各種偶合 ?;剡^(guò)頭來(lái)說(shuō) ,即使什 么時(shí)候 由于發(fā)現(xiàn) 了嚴(yán)重 的 破 綻 與新 的證 據(jù) ,本 書(shū) 的假說(shuō) 被證 明完 全不過(guò)是臆 測(cè) ,我也 希 望 這個(gè) “假說(shuō) " 的提 出多少 有 助 于加 深 我 們對(duì) 作 品 的理解 。 本 書(shū) 的基 礎(chǔ) ,是 筆 者 1 99 1 年 向東 京 大 學(xué) 提 交 的題 為 《關(guān) 于魯迅 與傳統(tǒng) 的基礎(chǔ)性考察》 的博 士學(xué)位論 文 。審查 之 際 ,承 蒙 丸 山異 、田仲一成 、溝 口雄 三 、近藤 邦康 、野 山嘉 正諸 位 分 別 賜予 了寶 貴 的建 議 ,在此 深 表謝 意 ! 雖 說(shuō) 論 文 本來(lái) 就是 對(duì) 下 面開(kāi) 列 的 十年 來(lái) 的 舊稿 進(jìn) 行 大 幅度 增 訂 的結(jié) 果 ,但 還 是 盡 可 能 汲 取 上 述 五位 的建 議 ,章 目也 做 了調(diào) 整 ,進(jìn) 而 通 篇 做 了修 改 , 四 七。司 人 【L一 與 ‘ 司 鬼 這 就 成 了本 書(shū) 。 [L一 第 一 章第 一 、二 節(jié) 的基 礎(chǔ)是 下 面兩 次報(bào) 告 : 的 糾 《人 、鬼 的關(guān) 系—— 晚清紹 興 覆 盆橋 周 氏的場(chǎng)合》,東 洋 文 葛 化研 究 所 定 例 研 究會(huì) ,1 99 1 年 9 月 2 1 日,于 東 京 大 學(xué) 東 洋 文 化 研 究 所 。 《魯 迅 與 目連戲 》,中 國(guó)三 十年代 文 學(xué)研 究會(huì) 夏 令 營(yíng) ,1 992 年 8 月 1 日,于妙 高 高原 高原飯 店 。 第 二 章 以下 面 的論 文 為基 礎(chǔ) : 《關(guān) 于 <孔 乙 己> 的筆記》,《伊 藤 漱 平 教 授 退 官 紀(jì) 念 中 國(guó) 學(xué)論集》,汲古 書(shū) 院 ,·1 986 年版 。 第 三 章 的基 礎(chǔ)是 下 面 的論 文 : 《阿 Q 人 名考—— “鬼 " 的影 像 》, 《文 學(xué) 》 1 983 年 2 月 號(hào) 。 《阿 Q 人 名 考 補(bǔ) 遺 (六 則 )》,《野 草》43 號(hào) ,1 989 年 。 第 一 篇 論 文 的構(gòu) 想 ,是 1 98 1 年 1 0 月 2 日在 “ 日本 中 國(guó)學(xué) 會(huì) 第 三 十三 屆 大會(huì) ” 于北 海 道 大 學(xué) 召 開(kāi) 之 際 ,在 “魯 迅 誕 辰 百 年 紀(jì)念 之 夕 ” 的 報(bào) 告 中發(fā) 表 的 。在 另 外 兩 處 我 也 論 及 《阿 Q 正傳 》: 《關(guān) 于 “恥 辱 " 的存 在 的形 象—— 作 為 民族 自我 批 評(píng) 的魯 迅 文 學(xué) (二 )》,《北 海 道 大學(xué) 文學(xué) 部 紀(jì)要》26— 2 ,1 978 年 。 《魯 迅—— 為 了花 而 甘 當(dāng)腐 草 》 (《中 國(guó) 的人 與 思 想 》 1 2 , 集英 社 ,1 985 年版 ) 六 《北京之 一》 5 《 <阿 Q 正傳 >》。 雖然 構(gòu) 思 的基 點(diǎn)各 有 不 同 ,這 次 是 以阿 Q = “阿鬼 ” 說(shuō) 為 中心 ,但 為 了盡 可 能全 面地 論及 這篇 作 品 ,從 上述 兩篇 中擷 取 論 點(diǎn) 頗 多 ,幾 乎 同樣 的語(yǔ) 言表述 亦 為 不 少 。 四 八.后 第 四章 以下 面 的論 文 為基 礎(chǔ) : 《祝福 與救贖—— 魯迅世界里 的 “鬼 "》,《文學(xué)》 1 987 年 8 月 號(hào) 。 這篇論文 的基 本 骨 架 是 在 “ 日本 中 國(guó)學(xué)會(huì) 第 三 十七 屆 大 記 會(huì) ”“中國(guó)的鬼神 " 學(xué) 術(shù) 報(bào) 告 會(huì) 上 提 出 的 ,當(dāng) 時(shí) 報(bào) 告 的題 目叫 《魯迅 世 界 里 的 “鬼 "》。加 進(jìn) 后 來(lái) 的考 察 ,就 成 了這 篇 論 文 。 在草稿 階段 ,曾在 “北海道大學(xué) 中文談話會(huì) " (1 987 年 5 月 30 日) 上做 了報(bào)告 ,承蒙與會(huì)者 的批評(píng)與指教 。另外 ,關(guān)聯(lián) 的文 章還有 《精讀魯迅 的 <祝福 >》 1— 4 (《中國(guó)語(yǔ)》 1 99 1 年 8 月 一 1 1 月 )。 關(guān) 于 同標(biāo)題相稱 的魯迅 內(nèi)在之 “鬼 ” 的考察 ,遺憾 的是 不 得不 只做概略的論述 。以小說(shuō) 《鑄劍》 的分析為 中心 ,對(duì)此予 以 比較詳 細(xì) 的考察 ,將 留待下一次 的機(jī)會(huì) 。這里 只是把本 書(shū)作 為站在 “鬼 " 的 觀 點(diǎn) 上 來(lái) 嘗 試 的三 篇 小 說(shuō) 論 ,恭 候 讀 者 的批 評(píng) 。 如 同注釋所示 ,本書(shū)從學(xué)術(shù)前輩 、同仁 的諸多研究成果受 益頗多 ,也 曾承蒙親筆教示 ,在此一并致 以深深 的謝忱 ! 除 了概說(shuō) 、評(píng)傳性著作之外 ,本書(shū)是我 的最初 的著作 。請(qǐng) 允許我在這里記 下在我 的研究 中給過(guò)我 幫助 的諸 位之 大名 ,以 表謝 意 。 首 先是恩師故增 田涉先 生 、故小野忍先生 ,在我 的研究 生 涯初期不吝心血給我 以基 礎(chǔ)性 的引導(dǎo) 與支持 的伊藤漱 平先 生 、 近藤邦康先 生 ,還 有始終 給我 的研 究 以啟 發(fā) 與支持 的尾 上兼 英 、N -藤 虎 丸 、丸 山異 、中野 美 代 子 、田仲一 成 、溝 口雄 三 、 木 山英雄諸位 ,北海道大學(xué) 的 “讀魯迅會(huì) " 同Y- ,還有在 我授 四 九。司 人 {k一 與 。司 鬼 課之際與我一道研讀魯迅作品、交流心得的北海道大學(xué) 、東京 墜一 大學(xué)等校的諸位學(xué)生 ,在此一并深表感謝 ! 的 糾 最后 ,對(duì) 為本 書(shū)的出版而費(fèi)神操勞 的巖波書(shū)店 馬場(chǎng)公彥致 葛 以 由衷 的謝 意 ! 丸尾常喜 1 9 9 3 年 10 月 1 1 日記 于 初 校 五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shū)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