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曉松奇談》 知識分子的三起三落(2)

曉松奇談(第1卷) 作者:高曉松


所以到唐宋的時候,知識分子地位極高,才有唐宋八大家各種各樣的大名士出來。蘇軾他們一家出了三個,蘇軾、蘇轍加上他爸蘇洵,全是大名士。即使出現(xiàn)知識分子的爭斗,互相也是很尊重的,完全不像明朝黨爭的時候把你往死里整那種。在宋的時候,大家知道王安石集團跟司馬光集團政見不同,但其實互相內(nèi)心還是很欽佩的。迫害最多就是流放一下,終宋一朝也不殺士,蘇軾也就是流放,流放到惠州,再不行流放到海南去,最終還是傳誦他的詩篇,尊敬他的人格,也沒有侮辱過他,只是政見不同,是我來干還是你來干的問題。所以唐宋是美好的時候,尤其是宋,所以我要穿越的話,我還很想穿越到宋。

然后到了元,又不行了,知識分子又被打到最低。大家知道元的時候知識分子叫臭老九,排在娼妓之后,只排在乞丐之前。人分十等,知識分子叫臭老九就是從元朝開始來的。元朝絕大部分時候也沒科舉,大概只有快滅亡之前的那二十幾年才恢復一點點小科舉,已經(jīng)來不及,沒用了,所以元朝知識分子沒法科舉了,沒有Social Ladder,時間比較多。所以知識分子的地位又打到這么低。

到明朝,科舉又來了,又可以科舉了,有大量的人又進到廟堂里,不但進到廟堂里,明朝知識分子是非常非常的兩面性,一面又不像春秋、唐宋的知識分子那么大氣、那么胸懷遠大、充滿理想等,一面地位也遠遠不如唐宋知識分子高,因為沒宰相了,皇帝親臨朝政,天天在那兒批奏折等,皇帝說你們都別弄了,你們就給我當辦事員就完了,所以才有了內(nèi)閣,內(nèi)閣其實就是一個辦公室,就是皇帝辦公室,皇帝勤快的時候,內(nèi)閣首輔就是辦公室主任,皇帝懶點的時候,說我懶了不想去上朝,那他就多管點事兒。但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權(quán)力,過去的宰相就相當于《憲法》規(guī)定的權(quán)力。

到了明朝的時候,知識分子首先就不像以前那么有權(quán)力,對國家的一切事不能夠像唐宋宰相一樣行使權(quán)力。而且知識分子還特別能罵,明朝的言官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葩,到了只要誰進內(nèi)閣就罵誰的地步,到后來還形成黨爭,只要不是東林黨的,你就是閹黨,簡直讓人痛惜扼腕。所以明朝知識分子到了這地步,把這國家毀得不行,毀成了內(nèi)憂外患,外邊有滿族,里邊有各種各樣的農(nóng)民起義等等。但是無論如何,無論怎么爭、怎么打、怎么鬧、怎么罵,它還是能科舉,它還是能到廟堂里去罵,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明朝依然有強大的Social Ladder,讓知識分子能往上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