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婚28年來,丈夫游手好閑,妻子勤勞賢惠(1)

師任堂 作者:林諧利


師任堂的丈夫德水李氏李元秀(1501—1561)原名蘭秀,后才改名為元秀。李元秀的父親,還沒等考中科舉走上仕途,24歲時就離開了人世。李元秀是被母親洪氏一手帶大的。因此,他從小就沒有什么機會學習經典,也沒有能夠教育他的老師。最重要的是,李元秀本人對做學問根本就沒有什么興趣。

栗谷在《先妣行狀》中,寫了一段有關父親的文字:“性格豪放不羈,因此不懂得如何管理家中財產,導致家境并不富裕。”雖然栗谷寫得委婉,但要表達的意思清晰可見:父親與母親或外祖母不同,不喜做學問,也毫無經濟概念,因父親的無能而導致家境不富裕,讓母親也跟著受了苦。

而且,栗谷認為,李元秀之所以沒能考中科舉,擔任官職,并不是因為他對科舉沒興趣,而是他不愿意寒窗苦讀十余載,誦讀佛經也只是為了消遣。如果父親有遠大的抱負,只是不愿走上仕途,那他也就不會經常出入參與了“乙巳士禍”的堂叔家了。

栗谷的《先妣行狀》《見睫錄》,以及鄭來周(1680—1745)的《東溪漫錄》中,都有關于李元秀的記錄。

在《栗谷全書》謚狀中,李廷龜(1564—1635)對李元秀如此評價:“真實、真誠,而且善良,有著古人的氣節(jié)?!痹掚m如此,但李廷龜之所以對李元秀有如此高的評價,僅僅是因為他是大儒學家栗谷的父親。如果仔細研究他的日常生活,就會發(fā)現:李元秀雖然善良,但卻是個游手好閑之人。

那么,從小就喜歡研讀高深的書籍,可謂讀書破萬卷,并時刻謹記古代圣賢的教誨,將成為一名君子視為人生目標的師任堂,又是怎樣看待“夫君”李元秀的呢?從一則逸事中,我們倒是可以窺探一二。

當時,剛來漢陽婆家并沒有多久。李元秀想要向朋友們炫耀夫人的才藝,便請求夫人作畫一幅,師任堂雖有些難堪,卻終是抵不住丈夫的催促,令婢女拿了個器盤來,簡簡單單畫了幾筆。

栗谷在《先妣行狀》中寫道:“如果父親之行有所失誤,那么必親自諫言。”而且,李能和(1869—1943)所撰寫的《朝鮮女俗考》中,也有一段對師任堂的評價:“李公若懈怠于學業(yè),那么申氏必會從旁提醒,使他端正態(tài)度,真是位賢惠的夫人。”

從上文我們可以得知,李元秀想要向友人炫耀夫人的繪畫才能,是個好面子的人,而且言行舉止也多有不妥之處。

師仁堂沒有在紙上作畫,而是選擇在器盤上作畫,是因為她覺得只要讓人們看到她的繪畫才能就足夠了。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師任堂是個心思縝密且充滿智慧的女人。既是丈夫的請求,如果不應允那就是駁了丈夫的面子,但她又不愿意讓自己草草畫之的作品流向外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