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人訂老的標準比較嚴謹。曾聽過一位前輩說,“老”有四項標準,一是躺著不睡坐著睡;二是欲哭無淚笑有淚;三是舊事不忘新事忘;四是該硬不硬嘴巴硬。
要老到這種地步,大概都要在退休年齡以后。
但近來人們對“老”的標準可寬松多了。在廣播節(jié)目中,節(jié)目的企劃拿了一篇網絡流傳的文章,里面有洋洋灑灑五十項標準,供大家審視“你老了嗎?”的問題。
她才三十歲,也認為自己老了,因為符合里頭的大半條件,如:
身邊開始有人喊你“某某哥”、“某某姐”(唉,十年前就有人這么稱呼我,現在只要不叫我姨就可以了)。
到KTV里發(fā)現前幾十名的排行榜的歌都不會唱。
以前兩三天不睡都沒關系,現在只要一熬夜就累三天。
開始留心維生素的補充并考慮自己是否該吃維骨力。
以前照鏡子時擔心青春痘,現在照鏡子時擔心小細紋。
已經很害怕“吃到飽”的餐廳。
覺得專家的話都是唬爛。
懶得新交朋友,是因為懶得從頭交代自己的人生。
比較經常聽到朋友離婚的消息,而不是結婚……
我豈不更慘,五十項中至少符合了四十五項。只不過,目前我還堅持著絕口不批評“現代的年輕人”,要不,更是老上加老,硬把自己升格為老一代。
歲月如梭,三十歲以后體會就會很深,上班族最常感覺“怎么我還記得自己昨天才是菜鳥,現在公司進來的新人竟可以小我十歲?”
其實我們心里都明白,就算現代科技如何進步,老字無可避免。就算讓自己的表皮維持著往日光鮮,心也老了。長青樹羅妹妹說得好:“反正大家都知道我?guī)讱q,與其讓人家說老,不如自己調侃自己?!?/p>
自己調侃,比較不會得內傷。
我們只能期待,我們的成熟能與無可避免的“老”齊頭并進,別老的無知,老的一窮二白,老的一事無成,老的食古不化,也算是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