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也許只有中國某些公司是例外,它們都敢公開欺詐顧客,即使是食品行業(yè)它們也敢摻假甚至下毒,比如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豬肉、染色饅頭、農藥火腿等,更不用說工業(yè)和建筑行業(yè)了,怎樣能忽悠過去就怎樣忽悠,怎么能騙到錢就怎么騙,新建的房子比豆腐渣還不如,還沒有建成就要拆掉,百年大計的橋梁一年就塌了……所以老百姓寧可跑到港澳和外國去買人家的貴奶粉也不買國內的便宜奶粉,寧可多花錢買外國的產品,也不輕易買中國的低價產品。人們最不信任的就是國產貨。我本人原來一直提倡用國產貨,現(xiàn)在也拒絕喝國產奶粉,因為我還想留一條老命多愛國幾天。好在中國人多,而且多是窮人,能到外國和港澳買進口貨的畢竟占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明知受騙也還得用國產的東西。中國某些公司看準了這點,他們也就放心大膽地欺詐自己的同胞。他們拿來出口的產品質量相對好些,“出口轉內銷”的產品信譽度相對也就高一點,盡管是這樣,在外國消費者眼中,中國商品一直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由于我們的公司不講信譽,所以我們一直就沒有弄出個像樣的品牌。
受公司欺騙相對好辦一些,哪個公司騙過我,我不和這家公司玩就得了,可是,假如上級政府欺騙了我,又如何是好?我總不能不和政府玩,再說,也不是我隨便說不玩就可以不玩的。政府一缺錢就要漲水價電價,百姓辦一個芝麻小事就可能要找它蓋公章,我們“主人”還得向公仆上稅,甚至娶個老婆也必須要它認可……總之,我不找它玩它要找我玩。
小時候,廣播上說什么,報紙上寫什么,我就天真地信什么。比如,從小學到中學,書本上、教室中,我一直就被告知:“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解放,他們還在受苦受難”、“美國人民天天在受種族壓迫”、“臺灣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盡管天天吃紅苕,喝野菜糊,但幸福感仍然很強,特別同情悲慘的美國人民和臺灣人民,真的像當時報紙上說的那樣,覺得自己的日子簡直就是“倒吃甘蔗節(jié)節(jié)甜”。老師說你們是在蜜罐中長大,我自己也感到生活非常甜蜜,盡管記憶中沒喝過幾次蜂蜜。可惜,這種甜蜜的感覺一上大學就結束了,我從各種渠道得知,臺灣人民的生活可能比我們還要甜蜜一些,美國人民更不比我們窮。緊接著是我弟弟到美國讀書和工作,隨著了解的真相越來越多,我就越來越感到窩火和憤怒,感到這幾十年自己一直被愚弄被欺騙。雖然不知道騙子是誰,也沒辦法找誰去算賬,但從此我就不再相信媒體宣傳的所有新聞,不再相信政治學習時的所有說教,總之,我不像先前那么“進步”了。北島那首《回答》讓我產生強烈的共鳴: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zhàn)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事后才知道,其實老家的鄉(xiāng)親很多人比我“醒”得更早,他們1958年以后就不相信政府的報紙電臺了?!按筌S進”運動中,報紙上報道我們麻城縣水稻畝產36900多斤,當時省長王任重還在我們那里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只是當時我還只一兩歲,有幸“躬逢其盛”卻不能留下記憶。祖祖輩輩種田的老鄉(xiāng),大會一結束就暗暗發(fā)笑,他們都知道這是公然欺騙,只是不知道這是誰騙誰。從此,在我的家鄉(xiāng)誰要是吹牛撒謊,大家就說他是“報上說的”。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在各自的圈子里,如果大家發(fā)現(xiàn)你沒有誠信,你就難以在這個圈子里混;誠信是一個公司的命根,如果顧客發(fā)現(xiàn)該公司沒有誠信,這個公司立馬就要破產;誠信更是一個政府的為政之要,如果人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政府毫無誠信,政府很快就將……我不敢再像這樣推理下去了,否則,我這個大學教授就不是上講堂而是要進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