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偵察江南,分析敵我出定論(4)

縱橫江海——抗日戰(zhàn)場上的粟裕 作者:粟向陽


部隊在蕪、寧、滬敵后行軍時,因為日軍的飛機每天有三四十次飛行偵察,粟裕就采取晝伏夜行辦法。日間部隊隱伏于田野草叢,夜間則不論風雨夜夜行軍。沿途找向?qū)?,每?0里換一個。作家丘東平和工作組一路貼布告,散傳單,寫大字標語。粟裕則每到一地,總是首先部署部隊的宿營與警戒,派出便衣偵察小組偵察敵情,了解敵人軍事部署、行動企圖和政治情況,以及地形。還找當?shù)赜忻娜耸?、村長、商人、農(nóng)民談話,了解情況。

此時江南日軍已沿京滬鐵路和京杭國道構筑據(jù)點,全面控制江南。日軍氣焰囂張,肆無忌憚,到處野蠻屠殺,瘋狂擄掠,奸淫婦女,焚燒村鎮(zhèn)。水陽、烏溪、黃池、亭頭、青山、護家墩、薛鎮(zhèn)、小丹陽、溧水、句容、天王寺、白兔鎮(zhèn)等地方都遭到日軍蹂躪,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粟裕所到之處,抓緊揭發(fā)日軍的罪行,宣傳解釋抗戰(zhàn)國策,肅清漢奸敵探,摧毀日軍建立的維持會,懲處其維持會的頭目,又尋找那些隱姓埋名、隱居他鄉(xiāng)的政府人員,幫助恢復國民政府的地方政權。

粟裕幾乎天天都把部隊行動和偵察得到的情況發(fā)電報告新四軍軍部,最后又動筆寫了一份綜合報告,派專人送回皖南。

在這份報告里,粟裕分析了江南敵我優(yōu)劣的對比:日軍占領上海、杭州、南京、蕪湖等戰(zhàn)略要地后,氣焰囂張,一方面爭得日本全國的支持,另一方面日軍對中國人民的瘋狂燒殺沉重打擊了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識,日軍得以在江南各地建立了初級的偽政權。在兵器和軍事技術上日軍也占據(jù)了全面的優(yōu)勢。我新四軍所處的劣勢表現(xiàn)在江南人民抗戰(zhàn)情緒低落,地方政權癱瘓,江南人民對本地存在的抗戰(zhàn)勢力即游擊隊不僅不支持反而恨之入骨甚至武裝對抗,在兵器與技術更不能與日軍相比。江南的地形對日軍的空軍、機械化部隊和騎兵有利,對我軍則不利。敵我兩方對比,日軍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全面占優(yōu)。但我方劣勢是暫時的。中國抗戰(zhàn)得到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同情和援助,新四軍此次出動是在國共合作的背景下在友軍配合下進行的,不僅出師有名,而且在國際上也是得到同情的。江南人民飽受日軍凌辱和壞游擊隊的禍害,他們渴望一種新的、有力的反日力量進入江南,新四軍的進入適應了社會民眾的需求。在軍事方面,日軍將江南主力北調(diào)進攻徐州,留守的只有很少的較弱的兵力,而且日軍驕奢輕敵,疏于戒備。

粟裕最后得出結論:新四軍可以在江南敵占區(qū)開辟游擊戰(zhàn)場,配合中國主力奪取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

6月3日,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兼一支隊司令陳毅率領一支隊沿著先遣支隊開辟的路線抵達溧陽竹簀橋。粟裕聞訊又向陳毅作了當面匯報。陳毅根據(jù)粟裕提供的情報展開部署,開始創(chuàng)建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jù)地。

粟裕則率先遣支隊東渡秦淮河,越過京杭國道,到夏家邊、土橋、上峰、新塘、金家邊等地實施偵察,他一面用“西米司令”名義出示布告,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廣泛發(fā)動群眾,一面尋找機會打擊日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