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吃貨”的青春(2)

上課記2 作者:王小妮


外文專業(yè)老師開的詩歌賞析課臨近結(jié)束,老師請同學提問,有同學過后回憶說:我站起來說了我對這首詩的理解,但是我被狠狠地駁回了,我只是講講我的理解,而老師認為我是對他的講解提出質(zhì)疑。解讀詩歌,有必要這樣嗎?我認為外院最人文的老師,還是看不起學生的智慧??

有人說:我們還年輕就得老成地接受這個既定命運,怎么可能不絕望,談什么希望理想積極樂觀。雖然也的確是這樣,不知道怎么跟自己交代。

有人說:不知道為什么就是很難高興了,覺得自己的身心歷盡滄桑。

對于未來,有人說:看一眼未來,然后裝死 ,行尸走肉。

也有人告訴我:老師,我在高中的成人儀式上曾立下豪言,要創(chuàng)立非官方的教育慈善機構(gòu)。當時還被班主任笑話了?,F(xiàn)在,我覺得更有必要堅定自己的決心??我會一步步向著目標前進的。

期末考試,教室里很安靜。一個女生寫得正投入,一粒粒染過的小紅指甲在紙面上簇簇滑行,又好看,又輕佻。20歲的年紀,本是輕盈美妙,不該太多的沉重,他們卻過早地沉重了。想想我20歲的時候,正在農(nóng)村插隊,動物一樣活著,身邊的人們不只迷茫,還自暴自棄,還毫無辨識力地堅信大喇叭里宣講的一切。今天的90后們心里卻早是明鏡兒似的,他們看這世界很簡單,它就是兩大塊:一個是要多強大有多強大的社會,另一個是渺小的孤零零的自己,碰到抗不過的強大阻力后,他自然退卻,直接退回靠飽脹感去知會的這個自身。個體和社會,就是這樣分離割裂著,他很知道他和那個龐大東西絕非一體,這也許就是兩年更替一代人的不可抗拒的收獲。

出路和擔當,似乎無關(guān),但是無擔當就將徹底無出路。讀過食指詩歌《相信未來》的那個中午,大二的王蕾隨我離開教學樓。她問我:老師,你相信未來嗎?我說:我不信。她說:我信,我什么也沒有,只有拼未來。

2. 啃蘋果節(jié)

12月22號放學,遇到兩個女生在宿舍路邊擺紙箱賣蘋果,3塊錢一個,當時很少有人過問。到12月24號下午再出門,學校變成了“蘋果校園”,到處是捧著蘋果樂滋滋走在路上的學生,各種夸張的包裝,把蘋果打扮得耀眼可愛。校門口一個戴小紅帽的男生擺了蘋果檔位,賣9塊一個了。

碰到一同學,我問她非吃蘋果不可嗎,明天的蘋果不是照樣甜?

她說,那就不同了。

中文系的蔣茜告訴我:老師啊,我們中學時候就這樣了,到平安夜都要搶蘋果,搶了不馬上吃,一到半夜,一片的啃蘋果聲,把我都給啃醒了,你說得多大聲啊,這就是習俗,求個平安啊。

所謂平安夜,他們都要信“蘋果教”。原以為是年輕人追求洋時尚,再想,或者是不愿意漏掉任何祈福的機會,靠啃蘋果祝福自己,他們不覺得這形式幼稚好笑,除非你能馬上給他們一個真正可信賴的信仰。

不啃蘋果的時候,就啃火腿腸巧克力,總要有目標,總要握住個離自己最近的“抓手”。英語四六級考試剛散場,有人在去吃飯的路上發(fā)微博說:哈哈,六級,明年我會再來的。

生活需要填充物,過去是12年的學習考試,現(xiàn)在是吃東西,明天可能是報名考各種證書。不然,沒什么能證明他這條生命還存在著,這么多年的教育制度訓練了這個龐大的群體,條件反射般的言不由衷者,表面百依百順唯唯諾諾的背后,也許包藏著一個隨時可能塌掉的內(nèi)心,一批一批在深夜的黑咕隆咚里啃蘋果的“孩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