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白地說,我接觸了很多這樣的學生,甚至覺得這都成了一種新的社會典型,是可以作為一種文學的典型來加以概括的。下面就是我的文學概括,并不具體指某一個人。比如說吧,一天我去上課,看到一個學生坐在第一排,他對我點頭微笑很有禮貌,然后我開始講課。在一個老師講課的時候,他對教學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講到哪里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反應,等等。因此,我很快就注意到,這個學生總能夠及時地作出反應,點頭,微笑,等等,就是說他聽懂我的課了,我很高興,我就注意到這個學生了。下課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面前來,說“錢老師,今天的課講得真好?。 睂@樣的話,我是有警惕的,我也遇到很多人對我的課大加贊揚,但我總是有些懷疑,他是否真懂了,不過是吹捧而已。但是,這個學生不同,他把我講得好在哪里,說得頭頭是道,講得全在點子上,說明他都聽懂了,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而且老實說,老師講的東西被學生聽懂了,這是多大的快樂!于是我對這個學生有了一個好感。如此一次,兩次,三次,我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到第四次他來了:“錢先生,我要到美國去留學,請你給我寫推薦書?!蹦阏f我怎么辦?欣然同意!但是,寫完之后,這個學生不見了,再也不出現(xiàn)了。于是我就明白了,他以前那些點頭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資!這就是魯迅說的“精神的資本家”,投資收獲了我的推薦信,然后就“拜拜”了,因為你對他已經(jīng)沒用了。這是一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他的一切行為,都從利益出發(fā),而且是精心設計,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評他嗎?我能發(fā)脾氣嗎?我發(fā)脾氣顯得我小氣,一個學生請你幫忙有什么不可以?這個學生有這個水平啊。但是,我確實有上當受騙之感,我有苦難言。這就是今天的北大培養(yǎng)出來的一部分尖子學生。問題是,這樣的學生,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體制所歡迎的,因為他很能迎合體制的需要,而且他是高效率,高智商,可怕就在這里。那些笨拙的、只會吹牛拍馬的人其實體制并不需要,對不對?就這種精致的、高水平的利己主義者,體制才需要。這樣的人,正在被我們培養(yǎng)成接班人。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我最擔心的問題。我講這番話的意思,也不是要責備他們,這也不是這些學生本身的問題,是我們的實用主義、實利主義、虛無主義的教育所培養(yǎng)出來的,這是我們弊端重重的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結(jié)出的惡果,這是“罌粟花”,美麗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覺。
我今天講這番話是希望在座的同學,你們應引以為戒,并且認真思考,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樣的人才?不要只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這樣的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的問題的要害,就在于沒有信仰。沒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關懷,大悲憫,責任感和承擔意識,就必然將個人的私欲作為唯一的追求,目標。這些人自以為很聰明,卻恰恰“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個人來說,其實是將自己套在“名韁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這樣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其對國家、民族的損害,是大大超過那些昏官的。而我們的大學教育,我們北大的教育,培養(yǎng)出這樣的“尖子人才”,就不僅是失職,那是會對未來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帶來不可預計的危害,從根本上說,是犯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