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戰(zhàn)爭出力(3)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家族傳 作者:文玉


在戰(zhàn)爭初期,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了將德國這股“禍水”引向蘇聯(lián),提出了所謂的“綏靖政策”,對于德國在歐洲進行的一系列侵略行動英國并沒有過多地加以干涉。這就使得德軍在順利占領波蘭后又以勢如破竹之勢席卷了整個歐洲,并最終攻陷法國,并將大約40萬英法聯(lián)軍包圍在了法國北部港口的敦刻爾克。為了保存反法西斯的有生力量,英國政府通過廣播呼吁所有擁有船只的人駕船前往敦刻爾克,加入救援撤退部隊的行列當中。人們非常明白撤出聯(lián)軍對英國意味著什么,所以積極響應海軍部的號召,紛紛出海加入救援行列。英國皇家海軍也全力以赴,終于在短短10天時間,把大約33萬大軍從死亡威脅中拯救出來,為盟軍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隨著戰(zhàn)爭進程的推進,再繼續(xù)實行“綏靖政策”已經(jīng)不可能了,內(nèi)閣對于這一政策對戰(zhàn)爭的指導意義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多的批評,于是國會舉行了對張伯倫政府的不信任動議投票。1940年5月10日,張伯倫辭職。對于張伯倫的下臺,在國王看來他的首相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他在做了所有杰出的工作之后,竟然遭到如此的對待,這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的確,正是因為張伯倫利用這段時間加速了英國重整軍備的計劃,進一步完善了雷達防御系統(tǒng)和對皇家空軍的裝備進行了更新,后來丘吉爾領導的英國保衛(wèi)戰(zhàn)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的首相人選,當時有兩個,一個是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勛爵,另一個是當時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國王對于丘吉爾的印象并不是很好,因為在1936年的遜位危機中他曾支持過自己的哥哥愛德華八世。國王認為丘吉爾在政治態(tài)度上常?;ハ嗝?,就像一頭離群的兇猛獅子。而對于哈利·法克斯勛爵,國王卻認為他是如今能為英國贏得戰(zhàn)爭的唯一人選。但這只是國王一廂情愿的想法。由于國會強烈要求組成聯(lián)合政府,而工黨明確表示將不會再支持由張伯倫或其親信所領導的內(nèi)閣。因此,在5月10日下午6時,國王召見了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令其組閣。一小時后丘吉爾邀請工黨加入內(nèi)閣并獲得工黨支持。三天后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并發(fā)表了演講,下議院最終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yōu)勢表明了對丘吉爾政府的支持。

溫斯頓·丘吉爾成為“二戰(zhàn)”期間英國的新首相,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英國人民在反抗法西斯的戰(zhàn)斗中英勇不屈并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1940年7月,德軍進逼英吉利海峽,戰(zhàn)爭在英國本土打響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國王喬治六世常常帶著他的工作人員在溫莎堡的花園里練習手槍射擊。在國王看來,萬一德軍真的入侵,那么他將作為一名武裝抵抗運動的領袖繼續(xù)領導英國人民進行斗爭。

8月13日,德軍實施代號為“鷹日”的進攻計劃,開始對英國本土進行轟炸,不列顛戰(zhàn)役拉開帷幕。

9月6日晚,德軍出動68架轟炸機首次有計劃地對倫敦進行轟炸。

9月7日,德軍對倫敦的大規(guī)??找u終于開始。

在整個不列顛戰(zhàn)役期間,德軍不間斷地對倫敦進行著空襲,企圖以巨大的物質(zhì)損失和死亡來迫使英國屈服。但在猛烈的空襲下,堅強的倫敦市民依然照常工作、生活和娛樂,并保持著英國人的樂觀和幽默。有個裁縫在轟炸期間在他的小店上貼上了“照常營業(yè)”的紙條,而在他的小店被炸毀后,他將“營業(yè)更加照常”的紙條掛在了小店的廢墟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