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蔣介石對美國的財經(jīng)之道:美元,你到中國來
1928年,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蔣介石執(zhí)掌了軍事大權。蔣介石手下確實有精兵強將,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的宋子文從哈佛大學畢業(yè),說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他作為蔣介石的小舅子,當仁不讓地成為蔣介石的得力助手,蔣介石對宋子文也十分放心。在“濟南慘案”后,蔣介石開始對國家的財政和外交問題進行思考,并且交代宋子文要認真對待北伐后的經(jīng)濟和外交問題,不可怠慢。同年7月,宋子文代表國民政府與美國駐華代表馬克謨在北平進行關稅自主權的談判,這個談判整整持續(xù)了一個星期,搞得他精疲力竭,但最終還是談成了。中美關稅新約的談判成功,標志著美國對國民政府地位的認可。
同年10月,蔣介石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他便由軍事領導人變成國民政府核心領導人,隨后蔣介石開始了經(jīng)濟和政治上的改革:第一,整頓中央財政,當時的中央財政受到多年戰(zhàn)爭的影響,滿目瘡痍;第二,關稅自主,國家的關稅不能再由洋人把持了,不能再由洋人說了算;第三,整頓軍隊,對陸海軍進行改編;第四,修建國道,創(chuàng)辦各類學校;第五,主張中華民族的統(tǒng)一和獨立。1933年,蔣介石派宋子文去美國訪問,主要目的是向美國籌措糧麥借款。經(jīng)過一個月的談判,宋子文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他終于從羅斯福那里籌措到5000萬美元的糧麥借款。宋子文不僅從美國那里得到了借款,還與羅斯福共同發(fā)表了遠東局勢的聲明。宋子文結束美國之行后,就在蔣介石的要求下馬不停蹄地趕往歐洲參加世界經(jīng)濟會議,爭取得到更多的外援。
蔣介石從美國借來的錢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前期的,如商業(yè)信用貸款,對于這類貸款,蔣介石多視為芝麻大的小事,由手下辦妥便可;另一類是美國對華的財政援助貸款以及平準基金借款,對于這一部分貸款,蔣介石可是盯得死死的,他要求錢款必須及早到位,并且不能讓美國干涉款項的分配問題。
在蔣介石主持國民政府期間,美國的對華援助是很多的。比如1937年,蔣介石派孔祥熙用中國白銀6200萬兩抵押獲得美國黃金3000萬兩,存在美聯(lián)儲,并以該項資產(chǎn)獲得5000萬美元,用于國內戰(zhàn)爭的軍餉。除此之外,駐美大使王正廷也奉蔣介石之命在美國尋找各種資金。王正廷通過中間商從美國銀團獲得許多貸款,大宗貸款有一億,小宗貸款至少也有兩千萬??墒鞘Y介石對王正廷在美爭取外援資金的行動并不滿意,嫌他辦事拖拉,而后命胡適就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38年,在孔祥熙、胡適和陳光甫與美方的多次斡旋下,中美終于達成了2500萬美元的桐油借款。由于當時廣州失陷,蔣介石大為惱火,不過當他聽到從美國傳來第一筆商業(yè)貸款的消息時,火氣大消,甚至一度發(fā)電報給胡適,并讓胡適轉告陳光甫,這份電報的意思大體是這樣的:兄弟們,干得好,你們能借來錢是一件舉國振奮的事情,民族勝利的曙光必定會普惠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