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令我們流連忘返。
對我而言,朝拜阿尼瑪卿雪山與走進山地草原,更是內(nèi)心久有的憧憬。
阿尼瑪卿雪山海拔6282米,是青海省第一高山,更是一座名聞遐邇的“神山”,終年積雪,冰川逶迤,雪峰突立,氣魄壯觀。這里有著諸多美麗的傳說,雪山被傳為果洛人的守護神。同車的青海省文聯(lián)副主席馬有義兄告訴我,“阿尼”藏語意為先祖老翁,并含有美麗心房、幸?;虿┐笾?;“瑪卿”藏語意為黃河源頭最大的山,也有雄偉壯觀之意。當?shù)夭刈迦苏J為,阿尼瑪卿雪峰是“博卡瓦間貢”的二十一座神圣雪山中一座,是九位開天辟地造化神中排行第四位的神祇,是主宰山河大地神通廣大的山神,為此是藏族同胞朝拜之地,也吸引過國內(nèi)外許多探險者、科學考察者和旅游者前來攀登觀賞。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朝拜雪山。路途是如此顛簸。果洛是無霜期很短的地區(qū),簡易公路的路基翻漿十分嚴重,路面到處是很大的坑洼。越野車顛來簸去,行駛極緩慢,猶如在大海的波浪上起伏不已。這是我迄今為止乘車走過的最艱難的路程。然而,因為事前有了心理準備,顛簸了將近四個小時,抵達雪山腳下,我竟然還能大步奔向雪山,與李鳴生一起,向著雪山跪下,頂禮膜拜。那應當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
山地草原也是果洛的一絕。去往阿尼瑪卿雪山的路途中,到處看到的是山地草原。草地上,牦牛綿羊環(huán)繞帳房,綠草如毯連向雪峰,草原四處靜謐神秘,山巒起伏變化有致,天上飄著蒙蒙細雨,遠處有一二藏族牧民悠悠地做著事情,讓我們益發(fā)感受到藏族人恬靜自如的生活態(tài)度和深沉安詳?shù)男愿瘛?/p>
在果洛,我是平生頭一次看到草原。盡管這里是山地草原,偶爾有開闊的坡地,但更多是連綿起伏的綠色草山。與我兩個月后在新疆看到的地勢平緩的那拉提草原不太一樣,更不像我在圖片上看到的那種寬闊平坦的大草原。但畢竟是第一次看到草原,畢竟是近距離看到草原上藏族牧民生活的帳篷,我依然感到新奇,感到快樂,感到興奮。當晚返回駐地,晚飯時,領(lǐng)隊尹漢胤兄的帶頭唱起歌來。我一定是很激動的了,當時便主動清唱了一首《 我和草原有個約會 》。
不是說是不能大步奔走、不能大聲唱歌嗎?可是,在高原上,我便如此這般大步奔向雪山,又如此這般大聲唱歌?;蛟S,就此埋下了后來高原反應的病因。
使我們再一次激動的是在瑪多縣。
瑪多縣是從果洛大武鎮(zhèn)去往玉樹的中間站。中午,在瑪多,作家采風團受到了縣長一干人員的熱情接待。縣長是一位年輕的藏族女性,名叫周吉。她熱情大方,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看得出來是一位素質(zhì)很高的基層領(lǐng)導干部,可儼然又是一位年輕美麗的藏族姑娘。她熱情溫婉地致以歡迎詞,聲音甜美而富有磁性。我致以答謝詞,自然也就高度贊美瑪多,贊美瑪多獨特的風物,贊美瑪多的人們,激情而且放大了聲音。
回想起來,在瑪多不只是我一個人大聲講話,好像同行的作家們都在大聲說話。想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采風團在肅穆地朝拜阿尼瑪卿雪山之后,面對那么熱情真誠的藏族同胞,面對那么美麗熱情的周吉縣長,不由得要發(fā)出滿腔熱氣。在騰騰熱氣中,尹漢胤、彭建明、楊志軍應主人之邀,當場揮毫潑墨,題寫了若干條幅,贊美高原雪山,贊美黃河源頭,贊美果洛,贊美藏族同胞。
瑪多,是藏語黃河源頭的意思。離開瑪多,行約二個小時,果然來到巴顏喀拉山山口,路旁標牌標志著海拔5083米。路邊不遠處有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瑪尼堆,瑪尼堆插滿了七彩經(jīng)幡,七彩經(jīng)幡映著更藍的天空,在風中飄動。
巴顏喀拉山,在我們自小上學學到過的祖國地理知識里,知道這是黃河的發(fā)源地!黃河之源啊,我們雖然不能親往目睹,卻已經(jīng)站立在這座雄偉山脈的山口,不啻是三生有幸了。真可謂“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巴顏喀拉山山口,當然是我們的停車流連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