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晚飯時,大家天南地北地閑話。
無意中大家說到了一個話題:英雄!
南師說:“我為什么不想當英雄呢?那是因為我看了川劇之后就不想當了,我才明白了什么叫英雄!”南師突然興起,與我們談到了川劇,并興致勃勃地當了一回票友,為我們即興演唱了幾段70年前他在川居留時聽過的川劇段子,南師一口 “川腔”又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了鑼鼓聲聲的川劇舞臺上。
20世紀40年代,是川劇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代,成都當時有“三慶會”“進化社”“永樂班”“泰洪班”等名劇團,涌現(xiàn)出了陽友鶴、康芷林、蕭楷成、周慕蓮、浣花仙、靜環(huán)、張惠霞、許倩云等著名川劇藝術(shù)家,真正是名班云集,名角薈萃。南師在四川十年的日子里,有時會去成都的幾個劇場聽川戲。
南師說,川劇語言之幽默,充分體現(xiàn)了四川人的詼諧風趣與他們的人生哲學觀。他說有一回他去看戲,演的是三個山大王。
第一個山大王一登場,在鑼鼓喧天后的開場白中,先不說自己劫富濟貧的英勇事跡,而是直接幽默起來了,“他是怎么幽默的呢?”于是,南師模仿山大王聲情并茂地唱道:
獨坐深山悶悠悠,
兩眼盯著帽兒頭。
若要孤家愁眉展,
除非是——
南師又跟著幫腔:“除非是——豆花拌醬油?!薄澳憧此拇ㄈ撕糜哪?。怎么才能讓我愁眉展,只需要有一碗豆花拌醬油就行了?!彼峦娜瞬欢拇ㄔ挕懊眱侯^”是什么意思,就解釋說帽兒頭就是大碗的白米飯,堆得冒尖的那種,像給碗戴了頂帽子,而且要冒到鼻尖下的那種才好。
南師又說,然后,在一陣鑼鼓喧天中,戲臺上出來第二位山大王,威風得很啊,吹胡子瞪眼,也來了一段唱。說著,南師微閉雙眼,字正腔圓地唱道:
小子的力量大如天,
紙糊的燈籠打得穿。
開箱的豆腐打得爛,
打不爛的——
“打不爛的是什么呢?你們可能猜不到?!蹦蠋熣f道,然后唰地一下站起來,雙手握拳作打狀,右手握拳高過頭頂,左手握拳護在胸前,雙目精光四射,直視前方,異常陶醉地接道:“打不爛的——除非是豆腐干。呵呵呵,把我笑安逸了,我恍然大悟到四川人的幽默哲學觀,古往今來的英雄豪杰,稱帝稱王,他原始的人生意義,第一是為了吃飯,所以偉大的本領(lǐng)和成就,不過是‘紙糊的燈籠打得穿’而已?!币粋€自詡蓋世無雙的綠林好漢,什么都能打爛,居然打不爛一塊豆腐干,這個牛吹得太大了吧!聽者都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