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是一個經常意識到“自己為什么寫”“為什么要用這樣子的方式來寫”等問題的人,所以面對任何關于網絡或寫作的問題,大抵都能侃侃而談。我說話的習慣老是從遠方講起,脈絡性地讓聽者明白我為什么要這么講的理由。
在參加座談會的過程中,聽見其他講者所說的話,我又一次確認前兩個星期接受遠見雜志采訪時自己所說的話??墒俏矣X得很可惜。
或許他們覺得不重要,但絕大部分的網絡小說作者都沒有建立自己的書寫論述。許多網絡作者對自己的看法都依附在出版社所構繪的“自我貶抑性的”“供給需求式的”消費性論述,欠缺自己的主張。聲稱有,常常也不過是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依附狀態(tài)罷了。
具體來說,就是有以下的聲稱或行動,但不見得會同時擁有:
一、認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動機很純粹,只是喜歡寫而寫。
二、覺得自己寫愛情小說是一種暫時性的策略,贏得群眾后將來有意弘揚大道理。
三、覺得非輕文學甚或非愛情題材無法擁抱廣大的讀者。
四、覺得有人批評網絡小說大都寫得很爛,便是意味著網絡小說被打壓,于是過度防衛(wèi)。
五、我寫的是一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