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jīng)國畢竟是在蘇聯(lián)待過,他很清楚搞個人崇拜的訣竅在哪兒,是這方面的翹楚。因此,明眼人固然可以看出何社龍小朋友寫的這封信出自何人手筆,只是,看在蔣介石眼里,這封信竟是如此暖心,如此真誠。何社龍小朋友還借機給蔣經(jīng)國寫了一封信,說:
親愛的恩哥:
不覺得又快到主席的生辰,全世界又在準備著怎樣歡迎慶祝,我們要拿無限的熱忱和尊敬,慶祝我們四萬萬五千萬人的保母,這真正為人類解放自由的救星,他左手抱著同胞,右手除滅了強暴的敵人,他從容創(chuàng)建新世界,又培養(yǎng)了人類的新生命,就是寫千百個偉人,也比不上主席忍耐革命的精神。最后請您轉(zhuǎn)交這點禮物給主席,敬祝
健康
愚弟社龍敬上 十月八日
贛南不僅是蔣經(jīng)國實驗其“小蘇聯(lián)”的小王國,更是他營造蔣介石個人崇拜氛圍的小天地。出了贛南,蔣經(jīng)國個人崇拜的風格依舊。昔日行乞的小孤兒的文化水平焉能獨力寫就兩封信,小小心靈更焉能將蔣介石主席描繪成“照耀著老百姓的太陽”,如果不是背后有“高人”指點,很難令人相信是行乞孤兒何社龍個人所為。
其實,非僅何社龍這位行乞的可憐孩子,蔣經(jīng)國的家書中亦經(jīng)常描繪市井小民,甚至貧病無依者、白發(fā)耄耋、老殘病弱者也投入熱誠捐輸、歌頌領袖的行列中去,更不乏對父親奉承之詞句,其為父親營造個人崇拜環(huán)境的斧鑿痕跡至為明顯。
例如,1939年11月2日,其于江西省第四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保安司令部發(fā)出的家書中即描述道:“贛州各界……舉行慶祝大人壽辰大會,并獻金、獻物、獻身,共到民眾九萬余人。有二百六十名傷愈將士,與四百三十二名壯丁自愿獻身赴前線殺敵。有一位七十四歲長者由沙田(離贛城一百十五里)步行來贛祝壽,并獻出其袋中僅有之兩角四分錢。次之一位九十三歲貧苦太太到壽堂祝壽,并獻出四枚銅元,后又命其孫兒購買一段爆竹燃放,以表敬意。參加提燈游行者,除士農(nóng)工商兵外,尚有和尚、道士,以及雙目失明之算命者,此外尚有龍燈臺閣及各色各樣之燈彩,此種具體事實,表現(xiàn)人民擁護大人之誠意,完全發(fā)自心底。在此次大會中,兒更認識民眾力量之偉大,對于民眾赤忱之表現(xiàn),使兒起無限之敬意。”
1941年11月7日的家書,蔣經(jīng)國告訴蔣介石,有關江西百姓慶祝其華誕時之情景:“今年大人壽辰,全市人民自動掛燈結彩,參加拜壽及游行慶祝者,不下十萬人,壯丁獻身入伍者,有八百二十五人,此皆人民愛戴大人熱情之自然流露,兒身處其間深為感動。”
1942年10月24日,蔣介石生日前夕,蔣經(jīng)國在江西以“三南聯(lián)合行政會議”的信紙寫信給他的父親,說:“今日是大人壽辰,兒等未能親來拜壽,罪甚!今晨四時,兒即起身洗面沐浴,后一人行至贛州南門城上,面向重慶而立,心中遙祝大人福體康健,精神勝常,并望上天保佑全國平安,全家康樂。今年七月間,贛南民眾代表大會出席會員曾經(jīng)建議,為力行大人勖勉國人埋頭苦干努力建設之訓示,并以具體行動表示對大人之崇仰,決定展開征兵、征糧、修橋、筑路、建陂、建校六項工作競賽,限于十月內(nèi)完成。兒此次由各縣視察回來,親自看見各地民眾皆在積極參加建設,并請求將此六項工作成績,作為慶祝大人壽辰之禮物。”
中國傳統(tǒng)習俗喜以儀式主義的形式表示對尊長的孝敬,這本是天經(jīng)地義、十分平常的事,但是,如果將這種本來應該是家族內(nèi)的儀式主義形式擴大到社會人群的層次,就超乎中國人的倫常觀念,而有個人崇拜之嫌了。當然,在大敵當前的時期,絕對有必要凝聚全國民心,一致對外,故而這種偶像崇拜無可厚非,可是,一旦戰(zhàn)爭結束,國家政局回復常態(tài),個人崇拜風氣若是依舊揮之不去,就難免要遭人物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