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爽要出書,請我寫序,我想我責無旁貸。理由無需多言,至少我們曾同事一場,也是緣分。
于一爽的這本書中所記大約都是她出入各種“局”的實錄。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局”與“群”其實是同義語,如果改成“人以局分”,大致也不會錯。
有“局”不能無酒。與其說無酒不成席,不如說無酒不成“局”。很多人都跟我說起于一爽的能飲,言語間常常還有一點贊許和欣賞。于是我說,沒想到于一爽以酒成名。估且開個玩笑,倒也不必當真。不過,關于她的豪飲、好飲,的確在江湖上流傳甚廣。她的名字中這個“爽”字用得太好了,簡直就是對這個人酒風的寫照。偶爾在某個“局”上遇見她,覺得她喝酒確實很爽快,毫不拖泥帶水,磨磨唧唧,也不故作矜持,拿淑女范兒,一派天真,任性隨意,是女子中極少見的,難怪很多老男人都喜歡她。有一次在一家餐館遇見仙兒哥(本該稱仙兒弟的,姑且從眾),我和他不同局,分坐兩處,其間,他來敬酒,特意對我說,照顧點兒我妹妹。我說,誰是你妹妹呀?他說,于一爽啊!我這才知道于一爽在大家心中的位置。
于一爽的文字頗有些酒氣酒風,不單指她篇篇寫到喝酒,而是說干凈利落的文風,有如酒風。文如其人,文亦如其酒。單純、直接、不掩飾、不做作,拿得起、放得下,讀起來很爽(又一爽)。大詩人李白的夫子自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或許可以用來稱道于一爽。唯其實錄了許多“局”的情形,逼真而生動,也就給后人認識、了解當今這個時代留下了一筆可資考察和研究的、真實可信的材料。這些材料不僅涉及文學、藝術、影視、出版、音樂、美術,還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物價、消費方式、城市布局、交通、人際關系,還有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美學(審美)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非常難得、非常寶貴的。因此也很佩服出版社的眼光和膽略,于一爽這本書也像酒一樣,放得越久、越陳,就會越有味道。
為于一爽的新書出版表示祝賀。寫下這幾句話,聊為序言。
解璽璋
癸巳之春于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