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會說謊
上了臺不能只是揮手動腳,就算是從舞臺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舞者也要分辨清楚,用多少精力才會被觀眾接收到。有些舞臺我們跳起來很辛苦,像跑馬拉松一般,用了十分精力,卻還是感覺空虛。我們最怕在像體育場一樣的戶外舞臺演出,場地遼闊,投射出去的精力容易散掉,舞者很容易就會累;相對地,室內劇場就比較具有凝聚性。
我在練舞時發(fā)現,不能只看鏡子里的身體,必須錄像下來看身體的整體表情,因為我們通常在鏡子里看到的,只是局部重點,無法照顧到全面的整體性。感覺和實際是有距離的,看到鏡子里手舞足蹈,常以為自己已經做到自己想象的形象,實際上那真的很可能只是“想象”,和預期形象還有一段距離。我在紐約比較辛苦的是沒有老師,沒有一雙很好的眼睛幫我看著,指正我的問題,所以會擔心,萬一我想象的不是自己真正做到的,怎么辦?這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一個好的表演者,必須要有能力看到自己,而且是真正的自己。
瑪莎·葛蘭姆說:“身體不會說謊?!币饧纯梢酝高^一個人的表演窺見他的人格與性格。舞如其人,如果臺下的你就是小家子氣性格,臺上自然難有大將風范。就因為身體不會說謊,因此我更在意自己日常生活待人處世所累積的一切,就怕上臺泄了底,因為真誠的演出必須透過真誠的個性傳遞,之后才有機會產生“感動”。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只要刻苦耐勞、穩(wěn)扎穩(wěn)打,功夫終會累積在自己身上。有的舞者一上臺就是站得穩(wěn),有大將之風,手一揮,大批人馬就受他調度;有的舞者盡管使出全身所有的力氣,也只叫得動小貓兩三只。這就是所謂的“撐不撐得了臺”,我也一直以此自我惕厲。
有次公演,大幕拉起時,我獨自站在上舞臺中央;演出結束后,一位觀眾和我分享感受:“當大幕升起時,你的人會發(fā)光呢!”我心想,這也太夸張了吧,有點怪力亂神了。
但是,我知道你在看我,我也盡心竭力做最好的呈現,這樣一種眼神與心靈的交會,真的是身為舞者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