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基金辦公室,同事們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咱們基金是一株可愛的蒲公英?!?/p>
蒲公英?對的,你沒有看錯。我常聽吳姐講起,每年寒暑假,基金辦公室經常有從世界各地來的學生志愿者。他們膚色各異,慈善卻把他們聚到了一起。在結束基金的實習后,小小志愿者們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飛散到很多地方: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
志愿者中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有赴美留學的心愿。聽吳姐說,以前她帶過的兩位高中生志愿者,充分利用在基金實習的經驗,都順利申請到了美國名牌大學。
這與我的夢想不謀而合,就趕緊向吳姐打聽她們的情況。“給!讀讀她們自己寫的文章,你心里就有數啦!”
吳姐給我的是2012年的一本《慈善家》和2012年的一本《雅智》雜志,高中生小雨在文章中分享了她在基金和各國志愿者一起工作的難忘經歷。吳姐說,小雨已經申請到常春藤名校。申請成功后又專門回來過一次,感謝在基金的工作經驗,特別是胡老師為她撰寫的推薦信。原來,胡老師當年在麥肯錫時還曾負責過麥肯錫的新人招聘工作,非常熟悉赴美就學需要準備的各種材料?;鹨步洺=o在這兒實習的學生提供英文的實習證明,甚至英文的推薦信。
想到我在小雨那個年齡時,學業(yè)已經讓我忙得焦頭爛額,哪還有心力顧及公益慈善呢!也更沒有想過“幫助別人”還能為學業(yè)加分了。
更有趣的當屬美國90后,志愿者Catherine。她在申請大學的文章中講述了自己和其他基金志愿者合作,協助中國西部貧困山區(qū)的孤兒完成公益保險理賠的故事。這段感人的經歷成就了她的與眾不同。在大一那年的感恩節(jié),她特別為基金辦公室寄來了賀卡,上面用英文寫到:“在基金實習期間,表面上看,是我在幫助孤兒。但實際上,我卻從這份經歷中獲益匪淺,它幫助我實現了自己的求學夢。”
這些孩子的成功經歷讓我感到興奮,我相信自己在基金的工作一定能在未來為我?guī)砀玫牧魧W機會。同時,我心里又有了新的期待,我會不會有機會和有趣的外國志愿者一起工作呢?
過了幾天,一個令我振奮的消息傳來,一個美國志愿者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