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微不足道,因為所有人都能取之以自用。很多野蠻人或笨蛋的腦子里也塞滿了知識。
——《學(xué)讀書》
讀書幾乎未讓我們有何改變。它可能使我們更臻美好,然而即使讀過拉辛的作品,壞蛋依然是壞蛋。與之前沒有教養(yǎng)的壞蛋相比,他只會成為被文學(xué)妝飾過的壞蛋。
——《讀書不會改變我們》
作者帶有某種意圖寫作,無論這種意圖是討讀者歡心還是勸說他們,都是某種形式的居高臨下。
——《為了(無須先認(rèn)識自己再)發(fā)現(xiàn)自我而讀書》
我們在自己的讀物里選擇自身感覺的外殼、自己無聲的言談、喃喃低語的雄辯口才。
——《為了被言說而讀書》
優(yōu)秀作家都是善于思考的作家。這正是普魯斯特那一類文字極為稠密的作家可能招引無限評論的原因。個性天差地別的讀者們都能在其中找到令自我滿足的東西。評論又再生發(fā)評論,由此形成了對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神化。
——《為了不令逝者長眠而讀書》
我們從欣賞某個人物開始;接下來喜歡上作者;最后則愛上文學(xué)。文學(xué)這位女王正是我們的永恒追求,我們伸長脖子、張著貪婪的嘴,朝著那個純凈而炫目的新鮮感匍匐前行。我們曾在早期閱讀時體驗?zāi)欠N新鮮的刺激,現(xiàn)在卻再也感知不到,即便感覺到了,也很有可能只是一次憂傷的誤會。
——《只因愛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