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骨、反骨、一根筋,通俗點說,《感動中國》選出的大致是這幾類人?!凹沽汗恰本褪钦f這人是中國的脊梁,戳得住,立得起,老百姓真心感念的;“反骨”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不平就要沖出來;“一根筋”就是有個想法非要實現(xiàn)的。
很快,《感動中國》的旗幟打起來了,招兵買馬陸續(xù)展開,隊伍慢慢有了規(guī)模。但是隊伍要向什么方向開拔,一直也沒有消息。作為節(jié)目制片人的朱波忽然沉寂下來,連續(xù)幾天沒有開會,沒有聯(lián)絡(luò)。他再出現(xiàn)在新聞評論部南院工作區(qū)的時候,又是滿面春風,似乎信心滿滿。他約了策劃人陳鐳和總導(dǎo)演樊馨蔓。
如同一支軍隊的參謀長,陳鐳需要了解節(jié)目真正的方向。抽煙,玩笑,八卦,在典型的電視人見面儀式之后,陳鐳開宗明義問朱波:“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才能感動中國?”
朱波說:“三種人:一種是有貢獻的大人物,頂天立地,說中國就得說這個人的那種;一種是勇敢的人,為了公眾利益站出來不怕打擊報復(fù),天不怕地不怕那種;還有一種是有理想的人,為了理想什么都能放棄的?!?/p>
陳鐳聽后沉思片刻,說:“我總結(jié)一下,就是三類人——脊梁骨,反骨,一根筋?!沽汗恰褪钦f這人是中國的脊梁,戳得住,立得起,老百姓真心感念的;‘反骨’是天生叛逆,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不平就要沖出來,渾不懔;‘一根筋’就是有個想法非要實現(xiàn)的那種。是這樣么?”
這么一說,原本高大的人物形象忽然變小了,朱波覺得陳鐳總結(jié)得對,很直觀,但是似乎又不對。陳鐳補充說:“當然,不管是什么人,都得是以公眾利益、高尚理想為核心的,這樣是不是就對了?”
朱波聽得眼睛發(fā)亮,陳鐳的表達,是用觀眾的眼光把這些人物重新描繪一遍,讓人覺得親切了。朱波隱隱覺得自己受到某種啟發(fā),似乎又發(fā)現(xiàn)了關(guān)于節(jié)目新的東西,一種和表現(xiàn)形式密切相關(guān)的東西。
樊馨蔓補充說,還必須有另外一種人,就是普通人,為了親情、為了愛情或者別的堅持,默默地做一件事,一輩子做一件事的那種人。這是她從自己十多年關(guān)注普通人的紀錄片工作中感受到的,普通人的情感最容易引起共鳴。
三人一拍即合?!陡袆又袊返慕饦藴蔬@么容易就出臺了?朱波覺得收獲很大,但這收獲來得太容易,是不是他們忘了什么東西?
果然,第二天,朱波在遇到一個媒體圈朋友的時候,談起了未來的《感動中國》藍圖。說起感動的標準,朱波胸有成竹地侃了一番。
沒想到對方比他還胸有成竹:“這事沒戲,成不了!你看,你的標準很好,可是這些和大多數(shù)媒體的眼光沒有多大距離。很可能你選的這些人都是其他媒體報道過的,對觀眾來說太熟悉了,誰還愿意再看一遍他們的事跡?可如果你們選其他媒體沒報道過的,觀眾不熟悉,你一臺晚會,有幾分鐘時間?報道一次,憑什么立得住呢?”
朱波猶如被當頭潑了盆冷水,他們太想制作一個和別的媒體不同的東西,卻忽略了大多數(shù)媒體的存在。短短一番話,讓朱波半天沒回過神。
又是新一輪的策劃會?!陡袆又袊返臉藴手匦卤挥懻?,節(jié)目主管領(lǐng)導(dǎo)陳虻,主持人白巖松還有很多節(jié)目編導(dǎo)都參與進來。按照新聞標準梳理的人物被一一列舉出來,按照道德標準梳理出來的人物也被列舉,甚至還有更多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