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授曲第三:曲嚴分合

閑情偶寄 作者:李漁


同場之曲,定宜同場,獨唱之曲,還須獨唱,詞意分明,不可犯也。常有數(shù)人登場,每人一只之曲,而眾口同聲以出之者,在授曲之人,原有淺深二意:淺者慮其冷靜,故以發(fā)越見長發(fā)越:音響加大,使劇場熱鬧些。;深者示不參差,欲以翕如翕如:和諧統(tǒng)一。見好。嘗見《琵琶?賞月》一折,自“長空萬里”以至“幾處寒衣織未成”,俱作合唱之曲,諦聽其聲,如出一口,無高低斷續(xù)之痕者,雖曰良工心苦,然作者深心作者深心:借唱詞表現(xiàn)人物不同性格。,于茲埋沒。此折之妙,全在共對月光,各談心事,曲既分唱,身段即可分做,是清淡之內原有波瀾。若混作同場,則無所見其情,亦無可施其態(tài)矣。惟“峭寒生”峭寒生:《古輪臺》首曲的第一句。本出《古輪臺》共兩曲,為凈、丑所唱,故李漁認為可以同唱。二曲可以同唱,首四曲定該分唱,況有“合前”數(shù)句振起神情,原不慮其太冷。他劇類此者甚多,舉一可以概百。戲場之曲,雖屬一人而可以同唱者,惟行路出師行路出師:劇本中出師、班師的場面。并非劇本名。等劇,不問詞理異同,皆可使眾聲合一。場面似鬧,曲聲亦宜鬧,靜之則相反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