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蔣介石懸崖勒馬,緊急剎車
國民黨高層對進攻延安的意見并不一致。9月1日的會報會,當蔣宣布進攻計劃時,徐永昌當場就表示時機未到。他說“如尚能容住時,則發(fā)動時間實有再容忍至敵不能大舉進擾之時為妥。否則敵必乘機擾我關中,而共黨亦必竄亂甘省。當此時,敵已因之張目,英美或且停頓其進援?!?月4日,在重慶黃山官邸會上,徐永昌再次表示:對共產黨,“尚應敷衍”。徐的這些意見逐漸對蔣發(fā)生影響。
9月6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會。會議內容之一是由中央秘書處向會議提出《關于中國共產黨破壞抗戰(zhàn),危害國家案件總報告》,然后通過《關于中共破壞抗戰(zhàn)危害國家案件之決議文》。這兩份文件最初由幕僚起草,蔣介石不滿意,認為前稿“內容幾乎全為共匪宣傳其實力強大”,“拙劣已極”!后稿則“實不能用”。他慨嘆道:“本黨文字力量,亦薄弱至此,非親自動筆,幾無法公布,奈何!”他不得不自己提筆修改。在這一過程中,他反復思考,反復征求意見,終于決定拋棄原來進攻延安的打算,再次傾向于以政治方式解決中共問題。
會議開幕之日,蔣介石在日記中指責中共“詆毀政府,造謠惑眾”,已成為“敵寇變相之第五縱隊”。這是蔣為“總報告”所定下來的反共基調。但是,蔣介石要求先寫上一段:
應說明政府對中共無其他要求,只求其放棄割據地盤,服從軍令,遵命調赴前線,不再集中部隊,阻礙北戰(zhàn)場榆林至綏遠交通線,實踐其廿六年之宣言,則中央仍予以一視同仁,不僅不忍棄絕,且必愛護有加。
同時,他要求在“決議文”中增加一軟一硬兩條:第一,對中共里邊的“愛國自愛分子”,“如能自拔來歸,則應予以優(yōu)容,并量才器使,俾得為國效命”。第二,對中共里邊的“政府理喻德化,皆已失效”的“集團”,“人人可得而制裁之”。這就說明,蔣這時計劃對中共采取軍事進攻與政治分化兩手舉措。
9月8日,蔣介石產生了對中共“不用武力討伐”,而用“法紀制裁”的想法。蔣在日記中寫下四條理由:甲、中共干部之間、上下之間已經離心離德,只要持之以久,中共將不攻自潰,如在此際討伐,反而促進其團結。乙、對中共用兵“無異割雞而用牛刀,若果持久不能解決,徒長匪焰而與敵寇以復活之機”。丙、今日中共,已非江西時期可比,只須“封鎖匪區(qū),使之自縛陰干為唯一方略”。丁、中共的強項在宣傳,在希望美國干涉,吾人所應最注意者,唯此一點。日記的這一段顯示,蔣介石又傾向于不進攻陜甘寧邊區(qū)了。
9月9日晚,蔣介石召開會議,討論“總報告”和“決議文”草稿。參加者對其中“取消中共軍隊番號”等內容意見不一??紫槲醴Q:“辭意已成必打之勢,恐英美以我內戰(zhàn),停止援助?!笔Y介石和劉斐二人堅持原議,認為“不如此,中央成何體統(tǒng)”。徐永昌提出質疑:“此雖系聲罪,不致討,但意在于討。如準備討之,第一是時間是否不當?其次是否居于被動?”辯論中,戴季陶、王世杰和外交部次長吳國楨等陸續(xù)加入討論。吳報告稱:蘇聯(lián)大使和比利時大使談話,對“中央將進攻邊區(qū)”表示憤慨。王世杰建議,須俟英美對日軍事再進,與蘇聯(lián)關系進一步明朗化時,方可對中共嚴責??紫槲踉俅伟l(fā)言,擔心此舉將使英美推遲打擊日本。蔣介石堅決主張發(fā)表“決議文”,會議同意蔣的主張,但決定將取消中共軍隊番號等“處分語”刪去。當夜,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了他對中共的處分要點:甲、《新華日報》之監(jiān)視;乙、共籍參政員資格之取消;丙、各地十八集團軍辦事處之封閉。對于中共在重慶的電臺與秘密通訊機關,他一時沒有想好處置辦法,只寫了“應重加考慮”幾個字。